湯不換藥,蔣先生行年八十,他隨時可應中山先生之召,經國繼承的佈局,全部就緒。
經國雖然是內閣閣員之一,他的時代,悄悄地來臨,院長先生,不過廟堂裡的神像,歷史的齒輪,向後轉到二世紀,嚴家淦原來是劉協'24'再生。
“政治,有時很嚴肅很殘酷,有時也很滑稽很幽默,好象一場精彩的卡通,使人忍俊不住。”'25'你說不是嗎?
註釋:
'1'建交日期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2'卜少夫著《鶯歌事件之啟示》,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裝甲兵代理司令趙之華,在湖口裝甲兵基地,煽動起義,官方從未公佈詳情。卜少夫稱為“鶯歌事件”,諒系傳聞失實。卜文說:“從二月初起,臺北的外國通訊社曾發出兩三次關於裝甲兵團的一位軍官煽動‘叛變’的電訊,綜合所有電訊,我看不出是一件有計劃的事件,比較具體的一些報導,是一個軍官召集數個單位的司令官開會,會上他激昂地痛罵政府中某些官員,接納‘兩個中國’要大家跟隨他去驅逐這些人。一位政工人員在場以槍制服了,此案被捕者約三十人左右…。’
'3'一九六O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日期不詳。
'4'國防部副部長,由特任或上將擔任。見夏宗漢著《由蛻變的角度去看國府國防部改制草案》,香港《明報月刊》,第150期,一九七八年六月,第14頁。
'5'曹聚仁著《採訪新記》,香港創墾出版社出版,一九五六年一月,第254頁。
'6'《紐約時報》當時的記載。
'7'臺北《聯合報》,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二版。
'8'羅伯特著《嚴家淦主臺十四個月》,香港《新聞天地》,一九五五年九月三日。
'9'《蔣經國任國防部副部長》,香港《新聞天地》,第840期,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第19頁。
'10'《新夢、新人、新情勢》,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日,第7頁。該文說:“在他年前出任國防部副部長以來,就以節約建軍為號召……。”
'11'于衡著《行政院改組前後》,臺北《聯合報》,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
'12'陳誠於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肝癌病故。
'13'臺北《聯合報》,一九六五年三月六日。
'14'卜少夫著《敬悼一位誠實的政治家》,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七日,第893期,第8頁。
'15'同'14',“商山四皓”是秦末漢初避亂於陝西商縣南山的四位隱士: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用裡先生。漢高祖死後.呂后擅政,以其嗣惠帝為傀儡,奇*書網收集整理“四皓”支援正統,力斥外戚,是當時政治的幕後人物。這四位老人因負有眾望與影響力,以對抗“諸呂”簡言之,是支援劉邦繼承人的社會賢達。
'16'同'4'。
'17'徐怕勳著《蔣經國訪美成就》,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六日第922期,第7頁。
'18'商嶽衡著《嚴靜波險勝輔弼之選》,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九年四月二日,第7頁。
'19'臺北《聯合報》,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二日。
'20'同'19'。
'21'《國代行情看漲嗎?》,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22'吳屏箴著《國代會場無限風光》,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六年。
'23'吳屏箴著《求用新人、苛求新人》,香港《新聞天地》,一九六六年四月二日。
'24'漢獻帝的本名。
'25'柏楊著《中國人史綱》上冊,臺北星光出版社出版,第360頁。
…………
23蔣經國時代
七十年的臺灣上空,陰雲四起,一股自美洲大陸吹送去的寒流,凝聚不散。
中華民國最忠誠的盟友—美國,外交動向上,有異動的趨勢,尼克松總統於就職演說(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中暗示,將與北京修好,同月二十七日的記者招待會中,希望恢復華沙會談。
另一個使臺北感到不安的事實是,第一百三十五次與一百三十六次會談間,相隔僅一個月,國務卿羅傑斯說,將來會談的地點,可能改在美國境內或北京舉行;
跟著,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