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一半,他甚至還頗有興致給陸遜寫了一封信:“曹賊現在已經到了江漢一帶,我將要再次東征,陸將軍你說我能辦得到嗎?”陸遜毫不含糊,回信說:“只是你大軍剛敗,瘡痍尚未癒合,這時候應該與我們友好聯合,或許還能補救敗局,如果你以敗軍再進攻我們,那就是遠遠地來送死,恐怕這次你就難以逃脫了,雖然你是劉備。”
陸遜啊,你剛剛差一點兒把人家燒死,追得人家差點兒投江,現在又不要人家報仇,要人家與你聯合,這樣做可真有點兒欺負人啊。
劉備原本是出的氣多,進的氣少,讀了陸遜這封信後,就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接受了陸遜的建議:聯合東吳。曹丕進攻江東後,孫權不想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當年十二月,他派遣鄧泉到白帝見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正好借坡下驢,派宗緯出使到東吳。
被陸遜打得慘敗,最後還得乖乖聽他的,真是鬱悶啊。第二年,也就是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農曆四月丙子日,農曆二十四日,陽曆5月29日,劉備在永安宮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時年63。
這個梟雄一世的霸主,想不到會讓一個書生做了他的終結者。
第三節 競合關係
弱智作文的深奧思想——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225年三月,曹丕再次興師伐吳,五月至譙,八月順渦河入淮,登陸徐州,十月份到了廣陵古城,臨江觀兵,看到自己的十萬大軍,旌旗數百里,曹丕信心滿滿,於馬上留下了這首詩。可是,沒想到的是,吳人嚴密防守,水面結冰,船隻不得入江,曹丕眼望大江,不由驚歎:“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無奈接受了南北對峙的現實。退兵途中,還差一點兒被擒獲。第二年正月,曹丕才回到洛陽,他越想越氣,像劉備一樣氣得病倒了,五月份去世,享年四十歲。二十二歲的曹叡即位,但是政權卻掌握在司馬氏手中。叱吒風雲的曹魏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先是耗死曹操,接著是氣死劉備,現在又氣死曹丕,孫權頓覺自己天下無敵,可以見誰滅誰了。孫權得知曹丕死訊之後,攥緊拳頭,朝著長江北岸狠狠擊打幾下:進攻江夏!掃平中原!!一統天下!!!
“不行!”陸遜上表反對伐魏。表裡,陸遜說曹叡選用忠良之士,寬刑罰,布恩惠,薄稅省役,取悅於民心,因此比曹操還可怕。這篇表就是陸遜的一篇作文,居然以曹叡比曹操還難對付為立論點。
對這篇弱智作文,孫權根本就不屑反駁。多年以後,他還是不能忘記這篇弱智作文,在與諸葛瑾閒聊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提到了這篇弱智作文。“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他搖搖頭,說,“他常常計較一些事情,這次上表,是他的一次不大不小的錯誤啊!”
事實證明,陸遜這次上表,的確是寫了一篇弱智作文。曹叡過分倚重民心,忽視對軍隊的控制,導致軍權旁落至司馬氏,結果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陸遜,那麼一個頭腦精明的書生,為何會寫出這篇弱智作文?
其實,這篇弱智作文蘊藏著深奧的思想。陸遜強調曹叡對百姓的愛惜和對人才的重視,讚美曹叡採取休養生息政策,並說他因此變得強大。從孔子開始,書生們就開始苦口婆心地規勸掌權者實施恤民仁政。書本歷來只記載仁義道德,講解作弊技巧、送禮要訣、暗箱操作等生活小竅門的書是不會公開發行的。書生們從一開始讀到的就是真善美,以為世界真的如書本上的真善美。書生總以為社會的動力就是真善美,總想把書本上寫的東西在生活中得到體現。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視野理解現實,書生的悲哀就在於他理解的現實是書本上的。陸遜不知道,書生已經走到了末路,中國這時進入暴力季,誰狠誰是王,你這裡仁政為先,不折騰,不稱霸,埋頭抓民生,彎腰種麥子,等到麥子熟了的時候,人家派一支軍隊殺過來,不僅是麥子,連麥地也佔了。娶媳婦不如做山大王搶壓寨夫人啊!
這個社會的動力不再是書本上宣揚的社會秩序,而是暴力。孫權雖然也讀書,但是他是一個霸主,懂得只有強化暴力才能繼續。陸遜誇讚曹叡寬刑罰,恤民力,實際上是在批評孫權刑罰苛峻,暴殄民力。孫權豈能讀不出裡面的深意?他唯恐陸遜的批評引起連鎖反應,所以就提醒諸葛瑾:“陸遜的話,你當耳旁風聽就是了,可千萬不要信啊!”
當然,陸遜反對伐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世家關心家族生存,在外敵入侵時,世家會奮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