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孫家基業,無人敢亂講。”孫權用力的握著王寶玉的手,朝著臺上緩步而去。
下方一片譁然,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為何王寶玉也跟著一道上去。疑惑萬千,但卻無人敢提出異議,這裡畢竟不是朝堂,還是登基大典,要是此時惹惱了孫權,後果將超乎想象的嚴重。
王寶玉一直想和孫權保持點距離,退到後面幾步遠,但幾次都沒有扯出手來,只好跟著孫權一路走上高臺。
孫權春風得意,喜上眉梢,跟王寶玉邊走還邊聊,“兄長能登上地位,寶玉功不可沒。”
“其實我也沒做什麼,這是兄長天命所歸,要我說,這一天還是來的晚了些。”王寶玉笑道。
“之前不想稱帝,唯恐劉禪與那曹叡聯合,如今寶玉穩居荊州,兄長自然後顧無憂。今日之功,寶玉當首。”孫權坦誠的說道。
“兄長,也許有一天,我會把整個荊州都給你的。”
王寶玉低聲說完,忽然覺得手上一緊,自然是孫權心中狂喜,下意識用力,孫權嘴上卻帶著埋怨說道:“你我兄弟,莫要說這種話,兄長倒是盼望你跟香兒能有個一男半女。至於荊州不管歸了誰,咱們都是一家人。”
二人拉手來到了高臺之上,兩把精緻的椅子擺放在正中,其中一把上有龍紋圖案,另外一把雖然沒有,但其實各種雲紋也十分精美。
帶龍紋圖案椅子的正是給孫權預備的,而另一把則留給了王寶玉,其實也是給孫權不同場合使用而準備的,王寶玉的突然出現讓人措手不及,只能暫時搬來應急。
裝飾不同,還是區分了尊卑,王寶玉並不在意,他又不想當皇上,也不想坐什麼龍椅。
孫權跟王寶玉並列坐在上面,表情威嚴,不動不搖,下方的群臣則是議論紛紛,看王寶玉十分不順眼,有人恨不得現在就把王寶玉給殺了洩憤。
隨著一陣長號聲嗚嗚響起,登基大典正式拉開了序幕,掌禮官登上高臺,展開了金色卷軸,剛想高聲朗誦,只聽王寶玉說道:“我來宣讀吧!”
1926 以絕後患
“這……”掌禮官一愣,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何需寶玉勞駕,不必如此。”孫權擺手道。
“沒關係,還是我來吧!”王寶玉說著,起身從掌禮官的手裡接過了祭文。
“辛巳月丙寅日,皇帝權,敢昭告皇天后土:黃龍出江,震懾八方,仰瞻天象,俯察民心,天命歸於有德,行運在乎孫氏。德化萬載,傳承無疆……”
王寶玉高聲朗讀祭文,下方的情緒因此穩定了許多,只是這篇祭文不知道是誰寫的,多達五千多字,繁瑣拗口。
好在王寶玉每日與精英大儒打交道,早就不再是東風村那個不學無術的無業青年,唸誦過程還算是順利。不過好半天才總算讀完,直累得他口乾舌燥,腦袋發懵。
但是聽的人大多數還是陶醉其中,激動不已,巴不得這個輝煌時刻能多延續一會兒,好讓他們日後慢慢回憶品味。
之後,掌禮官立刻小心翼翼的取來了皇帝的玉璽,孫權高興的捧在手裡,仔細端詳片刻,高高舉過頭頂。下方眾人隨即全部跪倒,口中高呼萬歲,良久不息。
孫權激動的宣佈道:“既然黃龍來臨武昌,朕決定自今日起,國號為吳,年號為黃武。”
下方又是一陣高呼之聲,不少人激動的落淚,隨後,孫權拉過王寶玉,高聲宣佈道:“朕與漢興王,乃是結義兄弟,情勝手足,今後見漢興王如見朕,不可失禮,衝撞者以犯上論處。”
下方沉默了片刻,萬沒想到孫權登基,第一個交代的人物還是王寶玉!
孫權見沒有響應者,臉色一沉,強調道:“難道朕的話你們都沒有聽到嗎?”
眾人最終頂不住壓力,來日方長,不必在這個節骨眼上找皇帝彆扭,還是齊聲高呼道:“一切皆尊聖上吩咐。”
孫權滿意的露出了笑容,王寶玉皺眉低聲道:“兄長,你這是太抬舉我了。”
“寶玉,兄長心裡很清楚,你若是稱帝,天下將盡歸於彝陵。”孫權直言不諱的說道。
“我是絕不會稱帝的,嘿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孫權接下來又宣佈,吳國太為太后,孫尚香為東香公主,長子孫登為太子,並且命以諸葛瑾兒子諸葛恪為首的四名都尉,效命於孫登,同時讓謝景等四人為太子賓客,為孫登出謀劃策。
當然沒有阿凡提的份兒,吳國太沉浸在兒子稱帝,自己成為太后的欣喜當中,當然不會對此太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