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 天現帝星
看完張魯的密信,王寶玉一陣無語,他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只是不想得罪劉備而已,根本沒這麼打算過。可這老丈人張魯也太實在了,竟然信以為真,要給自己做內應。
不過這份信任還是讓人蠻感動的,親不親,一家人嘛!
“真君交代過,漢興王看完之後務必將竹簡燒掉。”信使又提醒了一句。
這是自然,留著就是禍害,王寶玉將竹簡在信使面前燒掉,說道:“你回去轉告張真君,一切都要從長計議,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信使點頭,牢記在心上。
王寶玉又叫來了張琪英,詢問她有沒有話跟父親轉告。張琪英讓信使捎去的話很簡單,她一切都好,勿用掛念。
信使走後,王寶玉拿出了張魯的那本書,笑呵呵的說道:“英子,真沒想到,你父親還是個學者啊!”
張琪英接過來一看,眼中出現了淚光,叮囑道:“寶玉,此乃我父親一生心血凝成,從不示人,還請珍藏。”
“嘿嘿,你放心吧!”王寶玉嘿嘿壞笑:“既然老丈人送來了禮物,今晚我就去陪你。”
“嗯,我會讓白焰牛先去別的屋內。”張琪英羞赧的點頭道。
王寶玉如何跟張琪英纏綿,暫且不提,就在此時,遠在西川的成都,文武官員們正在謀劃著一件大事兒。
綜合評論,劉備一生吃的苦頭比享的福要多,年輕時的顛簸流離擔驚受怕,讓他身體坐下不少病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備的身體每況愈下,變得病病殃殃的,最近情緒還十分不穩定,易怒。
前去給劉備瞧病的醫生都被他罵了出來,張飛等人也勸劉備一定要愛惜身體,但劉備也只是嗯啊幾聲,閉著眼睛不怎麼多說話。
一天,光祿大夫譙周找到了諸葛亮,鄭重的建議道:“軍師,天下不可一日無君,當下之際,當尊漢中王為帝。”
諸葛亮正好也在思考這件事兒,劉備非要說先皇劉協已死,其意昭然,那就是想要稱帝。至於劉備現在的狀況,年邁體弱自然是一方面,多半還是心病難消。諸葛亮洞若觀火,之所以遲遲沒有舉動,只是沒有想到好的推舉理由。
“譙大夫所言甚妥,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大王忠君仁義,我苦於不知如何上表?”諸葛亮嘆息道。
“此事甚易,昨晚我夜觀天象,西北乾位黃雲籠罩,帝星現出,熠熠如月,此等祥瑞,正應在漢中王當繼承漢統。”譙周道。
“好!”諸葛亮高興的連連點頭,沒有什麼比天意這個藉口更合適了。
自從來到西川之後,功勞都被別人搶了過去,諸葛亮的地位一直是不高不低,很是尷尬。如果在劉備稱帝的事情上用些心思,一定可以重新獲得劉備的信任,諸葛亮可不想再錯失良機。
無需準備,諸葛亮立刻帶著譙周一道,挨個去拜訪這些官員們。雖然這些官員平時跟諸葛亮的關係算不上多好,但是,在建議劉備稱帝的事情上,卻無人不贊同,紛紛表示願意聯名上書。
幾天下來,西川的重量級官員們,都在呈給劉備的表書上籤了大名,其中也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大將。
一切準備妥當,這天,劉備覺得精神還不錯,召集眾人前來議事。諸葛亮恭敬的呈上了表書,其上寫道:漢中王在上,天現帝星,地出祥瑞,歸之以德,應順其期。大王拯難於四方,名聞於四海,民皆讚譽,華夏歸心,當繼承漢室,持奉皇帝璽綬。
劉備看到了這份表書,激動的淚光盈盈,他最近鬱悶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沒人進言讓他稱帝,少了一份藉口。
但是,如果馬上就答應,那就不是劉備了,喜悅的眼淚抑制不住流了下來,但是嗓子裡發出的卻是哭腔,先是哭了一通被曹丕害死的先帝,等好容易止住,又拍著案臺怒道:“眾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乎?!”
諸葛亮立刻屈膝下拜,朗聲道:“大王此言不妥,曹丕篡奪漢室,大王乃漢室苗裔,理應繼承漢統,延續漢祀。”
“孤豈能效曹丕那般逆賊所為?”劉備一幅怒氣未消的樣子。
“大王不為君主,方為不忠不義也!”諸葛亮道。
“孔明,你放肆!”劉備將桌子拍的山響,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好像下一刻就會將諸葛亮拖出去問斬一樣。
但諸葛亮不為所動,挺胸抬頭,堅持道:“今漢天子被曹丕所弒,大王不登帝位,興兵討逆,便為不忠。曹丕篡權,主公身為王室貴胄,放任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