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部分

孫權手裡拿著周瑜的臨終遺書,伏案嚎啕大哭,這種切膚之痛,讓他幾次都哭得昏死過去。

對孫權而言,周瑜不但是肱骨之臣,也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好兄長。若不是周瑜力挺,他絕對坐不上江東老大的座椅,而且,也正是因為周瑜的強勢,才保得江東多年的平安繁榮。

孫權甚至後悔不已,不該同意讓周瑜拖著病體再去打仗,只是悔之晚矣,只能期待自己百年之後,天上地下能再遇周郎。

周瑜在信中寫道,他本想扶持主公,一成大統,怎奈死生難測,壯志未展。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在側,猶如養虎。他推舉魯肅接任大都督一職,同時懇求孫權,允許他的妻子小喬,前去彝陵,還鄭重提醒,無論何時,萬不要與王寶玉為敵。

孫權思索良久,將周瑜所說之事,全部都答應了下來。魯肅終於成為了統領全軍的大都督,自然對周瑜感激涕零,第一時間就哭著趕往了巴丘。

周瑜之所以推舉魯肅接任他的職務,並不是因為他跟魯肅的私交非常密切,而是屢次戰敗,在臨死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凡事過於急功求進。在這方面,魯肅卻比其他人做得都好,沉著冷靜,這才是統帥之才。

孫權並沒有去巴丘祭奠周瑜,只是怕忍不住那份心痛,便在江東為周瑜超度誦經,光是焚化揚起的紙錢灰燼便遮蓋了日頭,整個江東籠罩在陰沉之中。

這時,哭得眼睛紅腫的嫂子大喬來找他,說是小喬若是去了彝陵,自己便真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懇求孫權同意讓她也跟著小喬,一同去往彝陵居住。

孫權一聲嘆息,彝陵有什麼好,騎馬一天功夫就能轉個遍,還不是因為王寶玉在那裡當太守。他就搞不懂了,王寶玉文化水平不高,個人素養也不咋地,哪來的那麼大魅力?

思來想去,想想大嫂的日子也一直過得不好,加上又被劉備拒婚,一直不搭理自己。不如同意大喬的要求,倒也能多少緩解叔嫂的關係。於是便勉強答應了下來,大喬果然十分感激,還提起了不少孫權小時候的事情,說在自己心中,一直拿他當做親弟弟對待。

還有一個人沒有提到,不忍提,卻不得不提,便是小喬。

嫁得如意郎君,雖說聚多離少,日子簡樸,但舉案齊眉,情比金堅,羨煞旁人。小喬一度覺得上蒼賜予自己的實在是太多了,每天笑呵呵的,沒有其他奢求。

然而,猶如一個晴天霹靂,將小喬擊垮了。周瑜的死訊讓小喬無法接受,哭到聲音沙啞,數度昏厥,醒來時便呆呆的流淚,即便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也是守在窗邊,妄想著恩愛的丈夫推門而入,在她耳邊說著外人不知的情話。

若是周瑜的魂魄看到此景,也定要心碎了,一定是在惦記替她點燈,驅走黑暗。只是人們又怎知哀大莫過於心死,絕望的悲傷遠遠大過對於黑夜的恐懼。

而周瑜的臨終信上,對小喬卻沒有太多言語,只是用命令的口吻,讓她去投靠彝陵王寶玉,還沒解釋緣由。

丈夫的話當然要聽,枯瘦如柴,走路打晃的小喬收拾行囊,跟姐姐大喬一道出發,帶著孩子們,直奔巴丘祭奠亡故的丈夫。接下來,她將要和姐姐一起,定居彝陵。

卻說正當王寶玉考慮要不要去巴丘祭奠周瑜的時候,卻聽到了一個訊息,諸葛亮已經從南郡啟程,直接去往了巴丘弔喪。

503 逝者無界

怎麼去的這麼突然,按理說雙方關係這麼僵持的時刻,諸葛亮不該如此唐突啊?

雖然歷史上有諸葛亮弔孝這一段,但是,王寶玉還是擔心諸葛亮出事兒,畢竟江東的群臣齊聚巴丘,難保不會有人想要殺了諸葛亮。想到這裡,王寶玉連忙帶著範金強匆忙啟程,趕往巴丘。

經過一天策馬狂奔,黃昏來臨之時,王寶玉和範金強終於來到了巴丘城。整個巴丘城籠罩著濃濃的悲傷氣氛,守城計程車兵都穿著白色的喪服,城牆之上,遍佈各種白色的布條,在血紅夕陽的映襯下,微風吹過,瑟瑟發抖,更增加了幾分淒涼的色彩。

王寶玉拿出免死令牌,很順利的進了城,他並不怕自己會遭遇危險,畢竟孫尚香在彝陵,江東這邊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對他下手的。

城中的百姓也都穿著白色的喪服,人人臉上掛著淚痕。不難看出,周瑜在巴丘之時,也曾為當地百姓謀了不少福利,算是勤政愛民的好官,值得百姓紀念。

王寶玉和範金強一路沿著哭聲尋找,來到了巴丘官邸,看那不斷進出的人群,還有那陣陣哭聲,周瑜的靈柩一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