薙髮梳辮扣戴瓜皮小帽。
柳鳳起道:“崇禎十七年攻入北京後,已下令‘明服制’改為‘清服制’,人人薙髮拖辮,這是中華亙古未有之劫難。到江南後重申薙髮令,嚴禁百姓穿戴前朝的衣冠,若不穿妖服以不遵國制論罪,不知道多少人不肯薙髮而慘遭屠殺!也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自盡!”
看到清兵可憎的模樣,想到百姓遭受的苦難,柳若煙胸間已起伏不平,恨聲道:“何不殺他幾個以消消氣?”
“你別看他們身材矮小,但勇猛驃悍。在揚州,他們下令屠城,病弱老幼全不放過,整整殺了十日,整個揚州城變成了一個屠宰場,數十萬百姓只逃出了幾百人;在松江府的嘉定縣,篦頭髮一樣連殺了三遍,只有幾個漢賊和軟骨頭活了下來……”
正說著,一隊清兵追趕一個秀才模樣的人。那秀才慌不擇路逃到了湖邊,見已無退路,轉身說道:“爾等言‘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吾頭可斷,志可不可辱也,夫體發得之父母,豈可毀之乎?吾今唯有一死以報父母之恩耳……”
清兵中沒人能聽懂秀才的“之乎哉也”。領頭的小頭目大喊道:“快來剃掉!哈哈,漢人都是大傻瓜,幾根頭髮看得比命還貴重……”
秀才睜圓了怒目罵道:“爾等屬矇昧未入王化之禽獸,焉知禮儀之所繫,皇天后土,你怎忍畜牲肆虐,百姓塗炭……”
那小頭目撲上前去伸手便抓,秀才掙扎著咬住了小頭目的手。小頭目吃痛不過,一揮手推倒了秀才,一刀砍下了那秀才的頭顱。他仍不解恨,一腳把頭顱踢入西湖之中。
屋內的柳若煙看得血脈賁張,想衝出去殺了那個小頭目,柳鳳起按住了她道:“煙兒,你且不可莽撞行事,待祭拜了祖宗後,再乘機行事!唉,千古浩劫,中華衣冠不復存在,盡變成化外之人了。”
街上不時見清兵帶著個肩擔剃頭挑子的人,沿街抓人剃頭。難怪未剃的杭州人白天不敢出門,到晚飯後避開清兵才出來透一口氣。他們渴望魯王的明軍能早日打過江來,把清兵殺個乾淨。
柳若煙忽見河坊街上一隊清兵轟叫著潰退而來,後面一女子揮劍砍殺,女子的後面緊緊追著大隊的清兵。那女子退到湖邊路口,四顧張望,柳若煙失聲叫道:“爹,是谷姑姑!”
谷幽蘭自與柳鳳起父女一別後,心中鬱鬱寡歡,匆匆走了浙東的幾處名山寺院,打聽不到仇家的下落。事隔二十多年,物是人非,只有故老一輩中有人知道曾有過諸葛長虹這號人物,已是當成故事一般講給兒孫們聽了。她雖忿氣獨自別行,但心裡仍掛念著柳鳳起,遂經紹興,提前到了杭州。
在紹興時她夜探魯王,想見識一下王者的氣度。魯王駐蹕在城裡的朱家大宗祠之中,這一支朱氏雖說與明王朝沒有血緣關係,據說是朱熹的後裔,所以深受歷朝帝王的隆恩,宗祠自是雕樑畫棟氣勢不凡。她隱在第三進東廂房隔板的樑上,隔板恰有一小洞,正可窺到廳堂中的一切。
兩旁站著幾名侍衛,燈光下坐著一個四十歲上下的清瘦男子,頭戴束髮紫金冠,身著杏黃色的長袍,腰束玉帶,正襟危坐在燈下批閱一道道奏章。看他的神色儒雅有餘,而堅毅果斷不足。此人就是被名宦武將論為”諸王中最賢”的魯王朱以海了。他為人謙遜大度,不像各地的藩王自立為王,自冊年號。在眾大臣推擁下,仍自稱”監國”,偏據江東一隅,與隔江的二十萬清兵相抗。
忽見一名侍衛匆匆上前,遞上了一個摺子。
谷幽蘭見那名侍衛有些面熟,一時想不起。就熟悉的人中一一回憶,猛然想到:“他不就是柳鳳起的內兄,江南武林盟主司徒函輝嗎?”途人傳說他已被來歷不明的強盜劫持,不知下落,怎麼在這裡充當起王家的侍衛了呢?谷幽蘭甚為不齒。江湖中向來瞧不起與官府勾結的人。哼,他司徒函輝原是個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下流人物。她剛想悄然離去,卻見朱以海將摺子丟在案上,平和地說道:“早已下諭各路王師就地食餉。蕭山、富陽都已歸他方國安所取,仍嫌不夠,台州本是本王的食地,已增劃歸他所屬,應綽綽有餘了。各路駐軍已不能再少,一次次地攤捐,百姓已不堪重荷。本王拿甚麼給他充當軍餉?”
谷幽蘭心道:“這魯王心地倒也不壞,能知百姓疾苦,可他的身上缺少的正是威嚴和霸氣……
司徒函輝道:“先宜穩定軍心,江干一亂,天下去矣。”
朱以海沉思不語。
谷幽蘭正想離開,司徒函輝已發現廂房上的隔板後輕微的呼吸聲。他輕斥道:“是哪位高人路過此地,不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