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亂舞的殺戮?
站在陰暗處,掃視靜悄悄的四周區域,我一臉茫然望著神經兮兮的山神峞,這都什麼鬼啊?
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一個遺棄的墓室。
各處聳立一面面崩毀的斷牆,地面散落許許多多的腐朽木板,空間幽寂,鬼影都不見一個,哪裡像有群魔亂舞的光景?
我張嘴不出聲,加上劃拉手勢,問其他人哪去了?
山神峞指了指不遠處,那邊有幾個籠罩在黑暗中的方形土坑。
“上邊……鬼屍!”山神峞又冒出一句。
好一會,我們才往最近一個方形土坑走去,方形的坑,周圍散落不少支離破碎的腐爛棺板,看痕跡,估計是數百年前遺留下的棺坑了。
這?
坑裡的屍體?
坑裡鋪滿了屍骸,不是森森白骨,居然是有皮囊的屍體,而且每一具屍體鼓脹,感覺內部的五臟六腑還在腐爛,隱約間,甚至能聽到呼吸聲?
不過,橫七豎八躺在土坑裡的屍體,破破爛爛的,沒有一具完整,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身上裹著的衣物也很簡陋,有點古代“奴隸陪葬”的意思。
那一張張面目猙獰的發黑臉龐,也表明他們死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山神峞,布衣子他們究竟去哪了?”我忍不住開口說話。
“就在坑裡。”山神峞回道。
“為什麼?”我追問。
以道士布衣子、亂世四鬼、算命老者等人的陰陽本事,怎麼會懼怕這些“劣等屍”?即便詐屍爬出一群,以他們的能力,應對起來,還不是收割韭菜那般容易?用得著東躲西藏?
《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變魃殭屍能飛,殺龍吞雲,做成旱災。所以人們每逢旱災出現,便會四出搜尋殭屍,把它們燒成灰燼。
看過古老書籍或者近代電視劇的人,對於屍的分類多有些印象。
無非是;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等五大類。
或者是六大類的說法;一是“白僵”,屍體入養屍地後,一月後渾身開始長茸茸白毛,這類殭屍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更怕人;
二是“黑僵”,白僵若飽食牛羊精血,數年後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幾寸長的黑毛,此時仍怕陽光和烈火,行動也較緩慢,但開始不怕雞狗,一般來說黑僵見人會迴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廝打,往往在人睡夢中才吸食人血(黑僵與白僵合稱為“黑白僵煞”)。全世界鄉村和農場已報告出數萬起‘不明吸血生物’攻擊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認為“野人”就是黑僵;
第三種為“跳屍”,黑僵納陰吸血再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怕陽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時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屍’就不叫了,但是貓見殭屍就會冷叫);
第四種“飛屍”,由跳屍納幽陰月華而演變,飛屍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的殭屍,行動敏捷,躍屋上樹,縱跳如飛,吸食精魄而不留外傷;
第五種殭屍已近乎魔,名為“魃”,又稱“旱魃”“火魃”“幹魃”,飛屍吸納精魄數百年之後,相貌愈發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剎,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眾人,上能屠龍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發(古代,瘟疫如果伴隨著旱災蔓延,老百姓們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是旱魃在作怪)。
最後一種也是最可怕的殭屍,應該說它已不再是“屍”,而是魔王,擁有著與神叫陣的恐怖力量,數千年甚至萬年的道行,相傳華夏大地只出現過一個這樣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觀世音菩薩收服為坐騎,名曰“犼”。
……
那都是人憑空想象出的等級劃分,實際上,在陰陽一行裡,從來沒有這些分類。
畢竟這一行裡的人,不是忙著自身修煉,就是四處奔波滿足自己的貪婪,加上也不是什麼知識分子,肚子裡沒有什麼墨水,哪有那般閒工夫和能力去琢磨什麼殭屍的分類,所謂的什麼白僵、黑僵、紫僵等等,都是吃飽飯的人瞎幾把胡扯罷了。
真正的行內人,都是“劣等屍”、“中等屍”、“高等屍”三種叫法罷了。
“山神峞,這土坑底下,是不是還隱藏什麼?”我問。
“有!”
“有什麼?”
“無數的屍體!數不清的屍骸!有的可能還沒完全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