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的關老六,不說話,看起來飢腸轆轆的一個光棍老漢,沒有“要飯”的意思,昂頭挺胸,髒兮兮的臉上,竟是顯露一副高傲欠揍的表情,四處轉了轉就獨自離開了,全程不開口,看得人摸不著頭腦。
“小昭,他來幹嘛?”我問。
“沒事,關六叔就這樣,平常日子,有空就各家各戶走動,”小昭回道。
“他的表情很怪啊?”我再問。
這個行為舉止不正常的關老六,看起來目光呆滯,表情木訥。
只是,剛才觀察的時候,有幾個瞬間他眼睛特別有神。
感覺這是一個裝傻的老光棍。
“習慣了就好,關六叔的性格脾氣的確古怪,不過他沒有惡意的,而且以前對我們這些小孩子非常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出來送給小孩子。”小昭說了很多,都是關老六的好話。
“村裡人,都被上吊自殺的事情鬧得人心惶惶,遠離村子,怎麼唯獨關老六平安無事,而且依舊活得自由自在,看著很瀟灑。”我說道。
“這就不清楚了,可能關六叔迥然一身,鬼也沒什麼可惦記的了吧!”小昭回道。
這個可能也有,因為類似關老六這種人,一輩子窮困潦倒,身無長物,身上幾乎沒有任何氣運,屬於鬼也不願意招惹的存在。
“對了,小昭,這關家祖上出了一個大官嗎?”我問。
邱子健說過,那座祠堂屬於“家廟”,能稱之為“家廟”者,祖輩必定出過風光無限的大官,據我瞭解到的歷史,近現代史上,似乎只有一位比較出名的關姓官員,那人叫關天培,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援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儘管守軍人數低於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諡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關天培著有《籌海初集》及訓練圖表等。
關天培的事蹟,最讓人知曉的,當屬禁菸,道光十九年,清政府任命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州,主持禁菸運動。
關天培除了積極配合兩廣總督鄧廷楨打擊鴉片走私販外,還堅決支援林則徐的禁菸行動,並出動水師,首先承擔了收繳和銷燬鴉片的重要而艱鉅的任務。共收繳英美兩國商人的鴉片兩萬多箱並全部交給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燬。因為關天培在禁菸運動中積極配合林則徐,立下汗馬功勞,還受到清廷加一級的獎勵。
只是,這位關天培愛國將領,死後有祠堂。
楚州城內縣東街有一座古樸肅穆的祠堂……關忠節公祠,為紀念民族英雄關天培所建。原為三間大殿、兩間廂房,被古色古香的花牆小院護圍著。神臺上,關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兩旁一對親隨,分別執劍捧書。享殿門上懸有"關忠節公祠"長匾額。殿兩旁懸有大書法家周木齋書寫的林則徐的楠木輓聯。
“崔大哥,其實關家,原本不姓關,後來改性的家族!”小昭說道。
“改姓?”我疑惑道。
“我也不是很清楚,據說這一脈關家的祖輩,是滿清族人。”小昭說道。
原來如此。
1912年清廷宣佈退位後,在之後的一段時期裡,很多旗人紛紛改換漢姓,一時蔚然成風。
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旗人漢化已久,早在乾隆中後期,旗人能夠讀寫滿文的已經很少(除了少數皇室貴族和高層),而大體接受了漢文化。
在這時期已經有旗人官員附庸風雅而改用漢姓,比如有個鈕鈷祿氏的官員對外自稱郎姓(鈕鈷祿的本意是“狼”),因此而遭到乾隆的痛斥。
二是辛亥革命時,一些地方發生了衝擊甚至大肆殺戮旗人的現象,比如在武昌,數百名旗人被殺,在西安更是發生了屠城事件,旗人遇害者有數萬人之多。
再如太原、南京等地,都發生了類似的事件。在此恐懼心理下,很多旗人(尤其是外地駐防旗人)紛紛改用漢服,改用漢姓,以此避禍。
三是民國年後,因為革命風氣的影響,旗人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地方有清算老賬的不當做法,有些地方或職位故意排擠旗人,對旗人非常不友好。
在被社會排斥的情況下,很多旗人為了生存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