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辦法將他們驅散,爭取時間!”我半蹲半站在棺頭。
水流的衝擊力太可怕,現在無法掌控方向。
我們的這口棺材,隨波逐流,不斷遠離岸邊,一旦到冤屈湖的中央區域,後果不敢相信,鬼哥一咬牙,說一句拼了,就見他咬破十個手指,指尖的血不要錢往外流,他的血不是鮮紅色的,而是黑紅色,有點像是冤屈湖的水,鬼哥站起身,站在棺材中央,如古代一位墮落邪道士在掐訣唸咒,他的體型太胖了,用胖道士形容更合適。
鬼哥唸咒很快,嗶哩啪啦一大堆,大概是視我者盲,聽我者聾。敢有圖謀我者反受其殃……等等一類的意思,讓我看著很新奇。
前段時間,道士布衣子教了我一些法門,不過沒有教過咒語,說想要學會咒語,起碼要有二十載歲月的沉澱,方能質變,否則學會口頭上的咒語,相當於廢話,沒什麼用處,倒不如別費那個精力。
咒語二字,在陰陽一行的份量很重。
在我國古代屬於法術的一種,據我所知道的,說咒語是以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語句。語言禁忌發展到極點,達到靈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引。咒是口頭語言禁忌,平時禁止使用。咒語的文字表現形式是符籙。咒語並非迷信,是人類表達意念的一種語言,傳承於我國幾千年的道家文化,史上曾記載源於一種巫術行為。
使用惡毒的咒語來驅鬼逐邪,祓除不祥,這也是古以有之的方法之一。
《尚書.無逸》中所謂"厥口詛咒"也就是"告神明令加殃咎"之意。
早期認為,鬼也有種種禁忌,有種種弱點,害怕人的詛咒便是鬼的弱點之一。
《詩經.大雅.蕩》有侯作侯祝,"靡屆靡究",所謂"祝",就是咒。
《左傳.襄公十七年》有"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所謂有詛有祝是說有專門的詛咒和告祝的巫官。
《太平經》卷五十說:"天上有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為’神咒’。"
……
這是說,咒語是神靈秘密授予人的,包含著神吏的力量,好比是供人鬼聯絡的密碼和暗號。
符籙,相當於咒語的文字形式。
古代封建時期的民間,眾生離世後請道士唸經超度亡靈,要在房屋四壁上貼符;蓋房上樑時,在房樑上貼符;孩子生病時到寺廟裡求符。符是一種奇特的圖畫,充當文字元號,代替語言的力量,用來作避邪鎮妖之用。
“嘭嘭嘭……”
我們這艘“棺材木舟”周圍,一縷縷光線憑空延伸,好像無數樹根的觸鬚從棺內爬出來,相互交織,不斷勾勒在一起,形成一個“光罩”的形狀。
我去!
這不是神仙的手段嗎?
鬼哥的表情卻不輕鬆,火急火燎喊著,叫我快點划水,他負責驅散那些失去神智的人,果不其然,當棺材周圍升起整一個“圈套”,棺材方向能掌控了。
“嗚嗚!”令人不寒而慄的音符,從水下飄起,異常尖銳。
距離岸邊還有三十多米,我們四周,七、八道拖著水流的影子躍出了水面,惡鬼撲食的畫面,就聽“鏗鏗”碰撞寒音,鬼怪的是,這七、八道影子反而被震飛了,倒摔出數米開外,重新跌入水中。
整個“棺材木舟”雖然搖搖晃晃,終究沒有破碎。
“他奶奶個腿的!”
“不拼命走不了啊!”
“敕瘟咒!”
“敕東方青瘟之鬼,腐木之精;南方赤瘟之鬼,炎火之精;西方血瘟之鬼,惡金之精;北方黑瘟之鬼,溷池之精;中央黃瘟之鬼,糞土之精。四時八節。神不內養,外作邪精。五毒之氣,入人身形。或寒或熱,五體不寧,九醜之鬼!”
……
鬼哥拼大招了,用血當墨,快速在棺板面上畫著東西,卻不像符。
倒像是畫出幾個獠牙惡鬼。
周圍的空氣,隨著幾個獠牙惡鬼出現,溫度驟降,我咬著牙艱難挺著,隨著一聲“起”字的暴喝,“棺材木舟”的四周,出現了幾個鬼影,暗紅色澤的鬼影,非常扭曲,一個個掛在棺板外圍。
像是守護我們,也像是要上來吃掉我們。
“鬼哥,注意點,別傷害到友軍!”我提醒一句,加速划船,冤屈湖的水浪雖然更重了,不過在幾個獠牙惡鬼掛在棺材外圍後,很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