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大遼聯合金夏糾集五十萬大軍,從西涼西面大兵壓境。
西涼那時的國力雖然鼎盛,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爭亦是措手不及。
在接連丟失七座城池一州之地後,奈何小皇帝卻是執意不願換將,只是不斷的往西面兩州之地加派兵馬。
但西涼在抵禦兩國大軍之時,卻是不得不防備南面的大唐,若是形成三國夾擊之勢,那西涼此番即便能守住國門,那也絕對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後武穆太后才直接使用手上的權力將原本的前線武將換成了,彼時還不是西涼大將軍的耶律齊。
耶律齊那時雖不過三十多歲,但已經是初露鋒芒,在趕往前線之後便是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將丟失的一州之地收復。
同時耶律齊也明白若是不分化兩國的關係,西涼在正面戰場上依然會寸步難行。
在此關頭,武穆太后下達了一道指令,命耶律齊在守住關隘的同時,親自帶兵十八萬避開正面戰場,繞道清涼山西出金夏,奇襲金夏的大後方。
雖是兵行險招,但卻是讓金夏一時間不敢再繼續進攻西涼,當即便是班師回朝。
剩下的大遼眼看金夏已經退了,也明白再拖下去也無非是繼續浪費糧草,在半月後便也全線撤軍。
就在眾人皆以為此事已經萬無任何意外之時,耶律齊所率領的十八萬兵馬在撤回西涼之時,卻是遭到了大遼的埋伏。
而埋伏的地方竟然是在距離西涼不過百里的一處峽谷,陰愁澗...
十萬隴右軍,八萬涼莽鐵騎,可以說是西涼手中最為精銳的力量,但面對佔據了天時地利的大遼軍隊,這十八萬西涼軍便是在陰愁澗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雖然最後耶律齊帶著小部分的人馬逃出來,但這一戰終究是讓西涼大傷元氣,亦是西涼自開國以來最慘痛的敗仗。
此事亦是在西涼朝堂上議論了許久,畢竟耶律齊撤回西涼的行兵路線極為隱秘,大遼絕不可能有所察覺。
對此不少人說是因為巧合,剛好碰上了撤軍的大遼。
但這個說法卻顯得極為可笑,大遼的軍隊在陰愁澗可是提前佈下了天羅地網,這哪裡像是巧合?
唯一的可能就是,西涼內部有人給大遼提供了訊息...有人當了國賊...
後續典衛司迫於朝堂和民間的壓力,便開始徹查此事,但很快這件事情又被武穆太后叫停。
典衛司也只是對外宣稱,訊息並非是西涼內部走漏,而是金夏的校事府暗中查到了撤軍的路線。
這個結果不管是真是假,在小皇帝和武穆太后皆是認可之後,其他人也不敢再有任何說法。
時間回到此時此刻,馬逢春已然讓手下計程車兵開啟城門,將大唐使團迎進長陽關。
使團內的官員皆是好奇,不知武陽王到底跟這馬逢春說了什麼,對方居然會如此輕易就妥協?至於打斷西涼國旗的事情,馬逢春甚至沒有再提起一句,就像是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
而後李兆單獨和馬逢春進了城內一座酒樓,所有人皆無法靠近,只能看見兩人在交談什麼,而馬逢春臉上的神色卻是越來越難看。
靠在馬車窗戶口的顧廷芳微微睜開眼睛,朝二樓望了一眼,以他宗師的武道修為,在這樣的距離下,他想要聽到兩人的交談內容自然是很輕易。
不過饒是顧廷芳在聽了李兆所說的話之後,臉上亦是浮現一抹凝重的神情。
接著便將車簾放下,不再去關注兩人,微微搖頭道:“誰能猜到...這所謂的西涼國賊竟然是...唉,罷了,與老頭子無關。”
半個時辰後,李兆從酒樓下來,徑直上了馬車,接著便吩咐使團離開長陽關。
馬逢春也沒有讓手下計程車兵再做任何刁難的事情,不過在李兆離開之後,馬逢春則是一個人坐在酒樓上,久久沒有任何動作。
馬逢春的瞳孔微微顫抖,握著酒杯的手亦是在震動,片刻後,酒杯突然破碎。
馬逢春恍惚之間才回過神來,剛才李兆對他說的話,無異於是晴天霹靂,他根本無法接受李兆所說的事實。
雖然馬逢春這個人情商不高,但不代表完全沒有智商,況且他當時便是隴右軍的遊騎將軍,自然是更清楚李兆所說的話有幾分真假。
馬逢春抬起頭看向樓外的天空,萬里無雲,陽光很刺眼,恍惚間,馬逢春彷彿看到了無數浴血奮戰的同袍。
“馬將軍,您快走,我們墊後!”
“將軍,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