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的近百門大小火炮相比,就差的有些遠了。
英軍也不可能像緬軍那樣,拆了艦炮來打陣地戰,有了印度這個後援基地,面對緬軍的近百門火炮,英軍表現的也很鎮定。
勃生一線的英軍,停止了動作,但暹羅大軍,卻打得酣暢淋漓,十天時間推進到勃固,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
雖說打得酣暢淋漓,但暹羅軍隊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潰退的緬軍雖說不少,但投降的緬軍卻越來越少,逃不掉就拼死作戰,成了緬軍上下的一個習慣。
跑掉了最好,跑不掉與其被暹羅軍屠殺,不如拿命搏上一場,暹羅軍隊屠殺降兵,已經成了事實,對此緬軍計程車兵也是深信不疑的,因為之前暹羅軍隊,就在緬甸做過同樣的事情。
戰鬥的壓力,對暹羅軍隊來說還是次要的,最重要也最危險的是補給的壓力,大軍攜帶的糧草已經不多了,可是暹羅軍隊攻陷的地方,卻沒有任何村寨能夠掠奪,第一次失敗的陰影,又一次籠罩到了暹羅軍隊的頭上。
偷師學藝的壞處,也體現了出來,沒有師傅高明,就不能隨便使用師傅教的招數,無奈的暹羅王,只能從國內調集大批的糧草,支援前線的大軍了。
但是十萬大軍的補給,也不是簡單的事情,暹羅的富庶地區,被緬軍掃蕩了一小半,實力大損的暹羅,想要維持十萬大軍的補給,很難、很難!
一邊籌備糧草,一邊命令暹羅大軍,拿出最快的速度推進,這次暹羅王依舊在學習緬甸,上次緬軍進攻暹羅,殺了太多人。許多暹羅軍人。都有親人死在了緬軍手裡。
十萬暹羅大軍之中。這樣的人佔了一多半,復仇先鋒就是他們,這次攻擊,暹羅王將任務交給了這些緬軍的仇人。
仇人就在面前,雖說沒有犀利的火槍,但手裡的鋼刀一樣可以殺人,五萬暹羅前鋒,也拿出了復仇的悍氣。對著緬軍的陣地,發起了一次次不要命的衝鋒。
最先潰退的不是面對英軍的把一部分,而是面對暹羅大軍的緬甸軍隊,這對緬王來說有些出乎意料,但兵敗如山倒,大面積的潰退如同傳染病一樣,開始在緬軍之中蔓延。
暹羅軍隊五天之內攻陷米實塔,導致了整個米實塔防線的潰敗,潰敗與撤退不同,很難止住的。雖說撤回了大部分計程車兵,但緬軍在糧草上的損失卻不小。
得了緬軍的糧草。暹羅軍隊的壓力立馬就小了很多,在米實塔屠殺了五萬多緬甸青壯之後,作為英軍的先鋒,暹羅大軍極為主動的發起了一場又一場復仇衝鋒。
十天的時間,繼米實塔失守之後,緬軍又丟了卑謬,雖說暹羅前鋒的損失不少,但緬軍根本止不住暹羅大軍的攻勢。
米實塔、卑謬相繼失守,緬王也被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若不是聽了喬孤乃的建議,自己恐怕也會死在暹羅人的手裡。
面對節節敗退的戰局,喬孤乃就成了緬王手裡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朝堂之上,緬王問計於喬孤乃,這位傈僳族的當家人,心裡早就有了腹稿,邊退邊打,一路練兵,緬軍固守曼德勒地區,就是楊猛事前做出的謀劃。
對此緬軍的高層雖說有些異議,但戰局如此,也由不得他們辯駁什麼,以馬圭為第一道防線,沿途佈置緬軍練兵,就成了緬甸上下一致的決策。
而作為英軍的先鋒的暹羅大軍,也算是殺得暢快,攻佔卑謬之後,屠殺了五萬多緬軍,也讓暹羅軍隊上下,熟悉了血腥的味道。
隨後而來的英軍,雖說發現了不妥之處,但暹羅大軍走在英軍的前方,雖說懷疑是屠殺,但現在戰爭的勝利是最重要的,英軍的將領,也就自動忽視了這樣的不妥之處。
打米實塔暹羅大軍用了五天的時間,打卑謬是十天,下一站的馬圭,算上行軍,暹羅王給前線將領們的時間是二十天。
暹羅王也發現了緬軍的弱點,那就是撤退需要時間,打的越早給養越多,米實塔繳獲的給養,是卑謬的十幾倍之多,快速打下馬圭,就成了擺在暹羅大軍面前的首要任務。
可馬圭並不好打,一路上的障礙太多了,每隔十幾裡就有一處緬軍的陣地,二十天的時間,別說打到馬圭,從卑謬到馬圭的路,暹羅大軍僅走了三分之一。
雖說緬軍依舊在敗退,但卻越來越難打了,暹羅軍隊的死傷也越來越多。
打退兩三萬緬軍,暹羅至少要付出幾千人的死傷,四十天的時間,暹羅大軍攻到了馬圭城下,但十萬大軍僅剩了五萬不到,望著馬圭城頭上層層疊疊的緬軍,暹羅大軍的高層,也有些無力了。
從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