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面紗。

半晌之後,楊昭從沉思中醒來,心中似乎有了什麼想法,昨晚在四海堂中,他也看到了,這葉蕭真人的確有著這樣的神通。

即便楊昭不是很相信這樣的預測,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早做準備要好。

當從四海堂出來之後,他也好好地考慮了一下,該如何下手。

苦思之後,他的思路卻是跳開了修道的本身,從另一個角度切進來,他在想,這道法侶財本就是修道中人幾千萬年來所總結的記過,雖說其中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

但昨夜與葉蕭一灘之後,請教有關其中的道理,包括昨晚聽到的所謂修道本身之類的資訊,只覺得大有收穫。

要知道楊昭從修道至今,也的確沒有過多依靠那道法侶財之外物,雖說也有著《紫虛黃庭真經》帶來的氣機,可是他對於丹藥與法寶之類的寶物,也沒有過多依賴,只是憑藉著手中的那把劍與禁制之術。

而如今,又有了紫虛劍意之法,是以楊昭在心中也有了自傲的根本。

當跳過修道四字而言之後,再去看《紫虛黃庭真經》這部奇書時,的確是博大精深,而修真界中各派自有其鎮派之法,但因為機緣、性情、心智等因素的差別,對經文的理解也有差異,隨著時間流逝和傳承的延伸,慢慢地,雖是修煉同一部經籍,但各派已經形成了幾路不同的修行方式,是以藉助外物而修道本身,已然成了修真界中修道眾人的認識。

道、法、侶、財。

其實,以上四者,在漫長的歲月演化中,已經不再只是基於經籍理論的修行方式,而是四個相對獨立的,具有完整體系、鮮明特色的長生理念。

道,得道之根。其盡覽天地人心,遵自然之法,循人心之規,完滿而至超凡脫俗,追求的是最本初、最樸素的道之真解。

法,得道有術。其追索天地自然、萬物人心中最純粹之理,斬卻一切物形綴飾,只取術之一物。視之為道法之終極。

侶,得道之友。若以雙修而過。從陰陽和合中入手,不追求那些縹緲的理念。只以陰陽為綱,男女和合雙修,使人在對比之中不斷完善,契合大道。

財,得道之寶。走的是便是丹藥法寶的路子,不管前方什麼艱難險阻,只以丹藥破之,法寶便可助自身之力量,簡單明瞭。勇猛精進。

這四字法門,雖說可以為之不用,但也不是能夠完全棄之,在修煉本身大道之時,這道法侶財四字法門,修士完全可以借用一二,是以也不用要求只依賴這四字法門,並且中間還有著非常激烈的理念衝突,所以只需要兩種理念並齊而行便可。

楊昭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以《紫虛黃庭真經》入門,後又靠丹藥而外修,最終還得到了虛無劍這樣的法寶,若外物完全棄之不用。那就有些捨本逐末了。

而他如今已經半步入了魔道,自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且不論這些複雜的長生理念,單從葉蕭身上來說。以他的性子和言論,顯然是對借外物而證道便很不贊同。可是這修道中人,誰又有著能夠觀天測地的神通?在長生的誘惑之下。誰又能夠自守本心,而不外道而過?

如果這時候還想著論道千遍,其義自現,那便是最愚蠢的辦法了。

所以,葉蕭的例子不可取,楊昭便將重點放在了感應和領悟之上。

此時心有定論,澄靜心意後,探手一道紫虛真意而出,並不激發,也不嘗試貫氣法,而是就放在手心裡打轉,維持著它似發未發的狀態,藉此感受著其中神意元氣引動天地靈氣的轉折流向。

這種細微玄妙的感應並非一日之功,楊昭也不著急,把玩著紫虛真意,一路與小白緩行,在山林中繞圈兒散心。

走到一處視野相對開闊之地,只見細沙鋪了淺淺一層,日光下晶瑩無瑕,甚是可愛,便在此找了處石頭坐下,稍一調息,便駕馭虛無劍帶著小白向著蓬萊島的邊緣而去。

當楊昭飛近海洋之後,只見一道雪白虛渺的羽翼觸及藍色的地平線,一頭扎入到無窮的東海之中,耳邊彷彿聽見“嗵”地一聲響,便見到那隻鳥兒忽然陷進無盡蔚藍的包圍中。

碧海浩瀚,風波萬里,水面下灑滿陽光,那暖洋洋的日光包裹著他和小白,五彩斑斕的游魚從眼前的水波中悠悠經過,灰黝黝的大龜在沙灘上翩然而行,自己的周圍到處是珍珠般的氣泡,如華美的珠鏈向海面飛昇。

冰寒的水流之氣在身周飛旋撞擊,楊昭卻如磐石般穩穩立在疾行飛翔的虛無劍上,疾行之時朝下俯瞰,只見那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