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李志遠迅速找到了常春禮所說的內容。
《舊瓶新酒——昌江省雙峰縣以商帶農創新路帶動群眾致富》,看見這個題目,李志遠就忍不住眉毛一跳。
文章板塊不小,在李志遠印象中,自打豐州成立地區之後,似乎還沒有上過《人民日報》這種國家級的黨報,也就是在《經濟日報》這一類綜合行業報刊上過,那就已經是相當難得的了,而雙峰縣居然能上《人民日報》!
這也就意味著,要麼雙峰做出的成績抓住了上邊關注的熱點,正當其時,要麼就是雙峰的主要領導或者分管所涉及這項工作的領導有著通天的本事,能夠動用一些想象不到的資源來實現這個目標,而往往後者也就意味著有著濃厚的政治意義。
李志遠在省政府擔任副秘書長多年,對於下邊地市操作這些事情也大略知曉,但是像一個縣,尤其是像雙峰這樣一個窮縣要想在《人民日報》這樣的報刊雜誌上露臉,在他看來無論是第一條還是第二條因素,似乎都還不具備,但現實卻明明白白的擺在了面前,不能不讓他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
雙峰縣的工作情況他不敢說了如指掌,但是真要有什麼震天撼地的成績,他作為地委書記還能不知道?就算是引來幾個專案或者搞了那個鄉鎮企業產權量化改制,前者根本不夠格,而後者雖然是一個新生事物,但是這個嘗試相當敏感,也伴隨著很多爭議,像《人民日報》牽一髮而動全域性的媒體,也不可能報道。
至於說如果曹剛或者陸為民真有那能力能通到《人民日報》這個層面,那隻怕李志遠就真要對這兩人另眼相看了。
他很快就把這篇報道瀏覽了一遍,然後意猶未盡的細細咀嚼了一次。
作為地委書記,無論是誰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領地內正面的一面上了《人民日報》都足以讓李志遠心情愉悅。
可以想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們也和自己有這一樣的習慣,自己要看《人民日報》、《昌江日報》、《豐州日報》,而省領導們自然就要看《人民日報》和《昌江日報》,也許一些領導還有其他選擇,但是《人民日報》卻是雷打不動的第一選擇。
“老常,這篇東西寫得很好啊,把雙峰今年農村工作的一大特色凸顯了出來,我看了今天這一版的文章,都是以農村經濟工作為主,既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經驗,也有中部農業地區的做法,還有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看樣子這是上邊對農業和農村工作日益重視的一個徵兆啊,對於像我們豐州地區這樣的農業地區來說,是一件好事啊。”
李志遠細細品讀完幾篇文章,這才和常春禮交流看法。
“李書記,你說得很準。六月份中央召開了減輕農民負擔的電話會議,七月份在京又專門召開了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整頓金融秩序,高度重視支農工作,集中資金,支援重點,支援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前兩天國務院又召開了全國第一次鄉鎮企業工作會議,大力發展中西部鄉鎮企業,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足見中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目的就是要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讓廣大農民儘快富裕起來,我覺得雙峰縣在這方面的確把握住了脈搏,踩準了節拍,以中藥材專業市場帶動本地區和周鄰地區的中藥材種植,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常春禮仍然是興致盎然,“李書記,這是咱們豐州地區第一次上《人民日報》吧,太難得了。”
“嗯,的確很難得,雙峰縣委在這方面的工作很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老常,陸為民這個年輕人的思路點子的確很有一套,一個藥材市場就串起了整個產業鏈,也相當典型,不過《人民日報》駐咱們昌江記者站的那些個記著眼高於頂,似乎很少走咱們豐州來,這一次也不知道是怎麼開恩願意到咱們豐州來了,看來雙峰縣委還是有人才啊。”李志遠微微一笑。
“甭管雙峰縣委縣政府採取什麼辦法,第一這成績是現成的,資料也是實實在在的,棒子也撬不掉,第二,雙峰縣委能有這樣的公關意識,那也說明我們的領導幹部思路眼界都和以往不一樣了,這是好事,對不對?”常春禮毫不在意的道。
“當然是好事,作為領導幹部,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更要學會怎麼來把我們取得的成績凸現出來,這才能起到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作用,也有利於優良經驗得到推廣。”李志遠含笑點點頭,還欲再說,書桌上的電話卻響起來了。
“莫秘書長,你好,你太客氣了,怎麼這麼久也不來我們豐州,是不是嫌我們豐州人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