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於鳳凰主持人培養的理念。一專多能,雖然大大地增加了主持人的勞動量,但名牌主持對迅速提升節目質量是決定性的。楊錦麟和他的讀報節目又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例證。
最初的日子,老楊讀報,讚美的聲音、數不清的模仿克隆,《有報天天讀》雖然叫好又叫座,但毛病也數倍地被放大。發音不準、兼帶讀錯是楊錦麟最招人議論的把柄。以正統規範播音,楊錦麟的口音豈止是“ 瑕疵”,簡直就是不可饒恕。讀報早年,楊錦麟“ 冒冒失失”地開口,更多地源於他對電視的“ 無知”,正所謂無知者無畏。
濃重的閩南口音,楊錦麟總是“ 花”“ 發”不分,“ 飛”“ 灰”不辨,吃飯從他嘴裡說出變成“ 吃患”,民族英雄岳飛讀成“ 嶽灰”,連自己的家鄉福建經他一開口也成了“ 胡見”……“ 這廝總是將‘幸福’讀作‘性壺’的傢伙。”這是鳳凰衛視楊錦麟的福建同鄉程鶴麟經常掛在嘴邊開涮的一句話。
關於楊錦麟口音的笑話還真是一籮籮。
鳳凰郵箱裡,一度專給楊錦麟糾錯的郵件排起了長隊,指點糾錯的、誨人不倦的,甚至調侃、痛惜,不一而足。別說,楊錦麟的大無畏還真引起了個別觀眾的“ 極度憤慨”。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電視媒體同行,曾經發來長長的電子郵件,一條條歷數楊錦麟讀音不準的“ 罪狀”,嚴厲地要求楊錦麟即刻放棄讀報,改讓帥哥美女上場。老楊這傢伙就是臉皮厚,還公然“ 家醜”外揚,把這事情搬到節目上去曝光,他坦然地對著鏡頭說:“ 這把年紀,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湊合著聽吧。”哈!瞧這傢伙!
還有一次,在他作為名人演講的現場,答問環節,仍有“ 粉絲”在提問最後,特別提請他糾正兩個發音,楊錦麟欣然接受,但卻保證不了:“ 難免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請大家姑妄聽之。”話音未落,已是滿堂喝彩。看得出,臺下的聽眾們的確把老楊當成了自己人,一個熟識的朋友,非常親近的人,雖然優秀,可是也會同自己一樣有毛病、有短處。
聞過則改。觀眾的監督、厚愛,熱情糾正,一度使楊老師虛心地動了真格,刻意糾正起自己太不標準的普通話。當楊錦麟拼命地捲起舌頭,咬牙切齒地、煞有介事地操起京腔京調,試圖發清楚每一個字的音時,結果可想而知——矯枉過正,一不留神,兒化沒邊過了頭,別提多彆扭了。
一場頗見聲勢的“ 正音運動”下來,楊錦麟普通話依然不正,發音依然不準,所謂字正腔圓、標準播音,看來遙不可及,只能是照亮前進方向的航標、燈塔了。這下,已經飽受楊錦麟口音“ 汙染”的觀眾,要麼將就湊合,要麼全盤接受,照單全收。
“中華讀報第一人”……讀報點點評(2)
在觀眾心目中,這位一週五天準時來到自己家中的常客老楊,識見精闢,點評到位,讓人有一種“ 的確如此”的感覺。
每當午間小憩時分,他像是如約來到家中的一位老朋友,時常出現在自家客廳或飯廳,親切、自然地讀出當天報上刊載的要聞頭條,放鬆地與你分享他的見識、觀點,坦誠而富有見地的發表意見,與自己一起分享資訊;而且這傢伙敢怒敢言,七情上面,遇事待人也會像自己一樣興奮感動,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流露出真性情、真模樣。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觀眾似乎與這位給自己讀報的傢伙達成某種默契,大而化之,就像是對待身邊的家人、朋友,誰還會沒完沒了地挑剔對方的相貌、口音,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呢?也有越來越多的網友們在網上力挺楊錦麟,他們更在乎的是一個字——爽!
正音無功而返,楊錦麟這傢伙率性而為的本色依舊,“ 性壺”生活、發揮“ 花飛”讀報聲聲依舊。成了名人嗎?怎麼可以沒有個性、沒有個人風格呢!瑕不掩瑜,“ 楊式口音”恰恰成為楊錦麟日後的招牌之一。
電視是一種感覺媒體,受眾的忠誠度,往往是跟著感覺在走。主持人是節目的代表者,因為對主持人的信賴、青睞而鎖定、追捧節目,觀眾接受了楊錦麟大氣之下的不完美。
二、行走江湖,一張不年輕更不英俊的臉
放眼望去,內地的電視螢幕,俊男靚女加美聲,依然佔據著絕大部分的江山。雖然近些年從中央電視臺到各地方臺,異軍突起了一些“ 另類”主持,像崔永元、李詠、方宏進、劉儀偉、張越、元元、馬斌等等,這些面孔的出現,無論從他們的表達方式、主持風格,乃至因人而設計的節目樣式,都在改變著內地電視節目主持這一行當的生態,甚至有些人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