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部就班地嚴格實施。對楊錦麟這個外行而言,讓人撓頭、心力交瘁的事情,從2002年最後幾個月就開始了。

“ 鳳凰就是這麼大膽,對一個完全沒有這行經驗的人,只給你五個字‘有報天天讀’,咣噹一下,整個節目就交給你了,所有辦法你自己去想!”言談之中有些許埋怨,但刺激挑戰和新鮮感,更是讓楊錦麟躍躍欲試。

“錦麟兄”與鳳凰欲斷還連的緣分(5)

敢不敢啟用楊錦麟,節目會不會砸鍋,劉長樂的抉擇需要充分的勇氣;而在當今華語電視螢幕充斥著年輕粉嫩面孔的趨勢下,年過半百的楊錦麟,沒有任何電視專業訓練,卻要走上前臺,愈發需要勇氣。

一如他生命中的多次歷險,楊錦麟大膽嘗試敢於嘗試的一切。由嘉賓“ 晉升”主持人,冒冒失失地,楊錦麟獨立擔綱起鳳凰一檔全新的節目,從節目內容定位、基本形態、形象包裝等等,面對一個空洞的鏡頭開始了。“ 我們這代人習慣了面對挫折”。

說實在的,電視對於楊錦麟來說,是一條正途還是岔路,那個時候,甚至連他自己也無從把握。岔路,意味著自由的方向,與過往完全不同;但如果迷失了,也許就是葬身之地。來鳳凰之前,楊錦麟從來不曾有過獨立主持一個電視節目的經歷,遑論經驗。而不斷地冒險、自我挑戰似乎同樣是楊錦麟生命歷程中最具鮮明特徵的性格。“ 大不了就是以後不做了,不做主持人還可以做嘉賓,打回原形也行,又能怎麼樣!”這番自說自話,聽起來有些個阿Q的味道,卻每每讓他背水一戰,絕處逢生,楊錦麟再一次向自己發出挑戰。

楊錦麟喜歡引用鳳凰衛視中文臺副臺長劉春的話,“ 鳳凰高層往往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橫溢才華”。鳳凰衛視管理層的勇氣、創意給了楊錦麟一個服務公眾的機會,老楊格外看重這個拋頭露面、釋放影響力的平臺。他太願意把握這個機會,牢牢地把握著,為鳳凰衛視構建世界華人電子媒體的理想願景,效綿薄之力;同時為放大自己的聲音,登高而呼,盡獻言責的使命。

“ 平生第一次冒冒失失走上電視,既沒有對觀眾有一個起碼能夠交代的容貌、儀態,也沒有任何奇異貴重的腦袋,摸著石頭過河也罷,淌水而過也罷,一切都是從頭學起”,楊錦麟也有過自謙,“ 這是一次年過半百、重新學步的開始”。

鳳凰衛視啟用主持人方面膽大包天,不乏成功案例,“ 教訓”也是有的。

笑柄之一,曾經的主持人梁冬,“ 香山的紅葉都瘋(楓)了”,“ 女子杯世界足球賽”、“ 賣女孩的小火柴”、“ 小魚釣貓的故事”等等,諸如此類的口誤,實在令人捧腹。據說,單是這位老兄的,有心人居然蒐集到幾十條。這位現已離開鳳凰的主持,曾經也是董嘉耀的同窗好友,兩人一同進入鳳凰衛視,怎麼也意想不到地成為了當紅的電視主持人。“ 梁冬同學”一度以自己絕對另類的節目樣式,試探了娛樂報道的底線。

盧宇光,2004年中國電視節目榜“ 最佳電視記者”,主辦方《新週刊》的評語為:在別斯蘭人質現場,他是惟一的華人記者,在命懸一線的生死關頭,他恪守本職,藉著對人性的關懷、專業的經驗、記者的本能,及時發出了“ 世界傳媒史上的經典聲音”。盧宇光亦非電視出身、記者本行,他的一夜成名正在於臨危受命而不辱使命。由鳳凰外圍的朋友搖身一變為特約記者、駐莫斯科特派記者,都是在那次人質劫持事件的第一時間和第一現場——盧宇光短短兩天時間內的身份變遷,這在現今內地電視臺無論如何都難以做到,但鳳凰衛視成功了。

然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 電視外行”盧宇光的鏡頭,仍是鳳凰人的一個“ 標準”,一段笑談。鳳凰內部,倘若有誰的畫面拍的不好,他們會說:“ 這是怎麼拍的,怎麼比盧宇光的畫面還難看?”“ 盧宇光這小子,也能拍出這麼漂亮的鏡頭!”鳳凰的“ 大膽”,還包括從空姐成功轉行的曾子墨;先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卻最終在鏡頭前喋喋不休、由天氣小姐繼而暢飲新聞下午茶的主播佳佳……英雄莫問出處,由外行變內行而拔尖,鳳凰深諳此道,臻至境化,已為業界所津津樂道。

儘管昔日的梁冬已另擇新東家,而對他這位曾經“ 不合格主持人”的發掘、啟用,理應該成為鳳凰人力資源管理上的一宗個案。至於在俄羅斯人質事件中奮不顧身的盧宇光,他的名字已成為喧囂的2004年媒體大事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精彩之筆。如今,越來越多關於俄羅斯的新聞被盧宇光傳遞開去,他的鏡頭運用漸現專業化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