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都說鳳凰是不斷湧動創意、突發奇想的地方。

也就是一次飯局,劉長樂宴請《時事開講》的嘉賓、評論員,割喉燙臉的五糧液三巡過後,話題也越來越酣暢,劉老闆即席給出楊錦麟五個字——有報天天讀。

“ 讀報?!三十年前就玩過的。”的確,這對劉長樂、楊錦麟,對鳳凰的幾位資深評論員來說都不陌生,這甚至成為他們那一代人的一個情結、一段集體記憶。那個年代,無論田間地頭、車間廠礦、營房訓練場,集體讀報學習、傳達最高指示,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要求,他們不僅熟悉,而且親身經歷。尤其是對楊錦麟,弱冠之年就已經在廣闊天地接受再教育,參加讀報學習和為老鄉們讀報,不僅有利徹底地思想改造,還有一個最大的實惠就是工分沒少掙,並藉機逃避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正待發育卻食不果腹,有報讀、能讀報,那可是天大的美差;時不時,還能和生產隊長在田坎上抽幾袋煙;合法地偷偷懶……

酒桌上,兩個“ 重量級”男人,互相重重拍打著對方的肩膀:“一言為定,幹!”有人說,《有報天天讀》是老闆認準了老楊“ 生就的一張TVface”,為他度身定製的。這樣說起來,也確是空穴來風。總之,那次碰面、那頓暢飲,“ 欽定”節目主持人楊錦麟,那“ 感覺幸福極了”。“ 有過去那碗酒墊底,老子就這麼上了!”

同鳳凰許多富有靈感的創意一樣,老闆劉長樂不僅給出了一個念頭或者說是一檔節目樣式,同樣也給出了一次創造的機會,恣意馳騁的舞臺。如此巨大的空間,確實可以激發無限創意,然而,亮相鳳凰衛視中文臺的《有報天天讀》,畢竟不同於知青時代村口田間的照本宣科,而是電視螢幕的無限放大,是紙媒體與電子媒體間的一次嫁接和轉換,全新的節目樣式史無先例,無從借鑑,也幾乎無從下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2003年,春天的口水(4)

在最初的日子裡,一切都在倉促中進行,楊錦麟結結實實地領略了老闆的所謂“無限空間”——實乃空空如也,完全是一次鋌而走險。

身為資深報人,楊錦麟當然清楚,“ 讀報”自然是在炒冷飯、充當二傳手,但即便是這樣,同樣的事情,應該還會有不同的立場、觀點;別人的意見表達了,自己或許還能說點什麼。提供資訊資訊,也提供一種觀點和角度,作一番“ 另類”表達——楊錦麟試圖開啟另一扇窗,開啟一種全新的電視表達。然而,這些僅僅頭腦中的設想、理念,果真能達到預期效果嗎?楊錦麟甚至來不及細細琢磨,節目的各項準備已進入倒計時。

新節目、新面孔,新到一無所有,最初的日子,最初的讀報,回想起來,“ 已經全都不記得,想不起來了。簡直他媽的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楊錦麟搖頭晃腦,像是全然與己無關。

《有報天天讀》節目組,香港拍檔的補述,串起三年前的一些碎片。

鏡頭之一——“ 咱哥們以後可要朝夕相對了”

2002年,中秋,香港。

剛剛完成“ 9·11”事件一週年特別節目,鳳凰資深編導陳保聰終於長吁了一口氣。

陳保聰清楚記得那個場景,快意而溫煦,秋陽般清澈悠長。

那天,聽說又有新任務的陳保聰,興沖沖地去叩王紀言“ 院長”的門。還在走廊裡,就聽到朗朗的笑聲從“ 院長”屋內傳出,不知是何許人。但陳保聰似乎已被這笑聲穿透了,直達心底。

“ 這位是楊先生,楊錦麟,新節目的主持人。”王院長簡單介紹過後,這位“ 新主持人”便控制了話語權:“ 保聰,以後咱哥們可要朝夕相對了!哈哈……”笑聲再起,典型楊錦麟式的豪爽,快人快語。

老實說,楊錦麟留給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陳保聰第一印象,說不上令人難忘。充其量是一位“ 美態可掬、肚子微凸的爽朗漢子”,倒是“ 王院長”佈置的這項新任務讓他不知所措。

鳳凰的別出心裁,陳保聰幾年下來已有所領教,但《有報天天讀》——把已經擺上報攤的報紙,再拿到電視上去照讀,拜託!自詡從小就在資訊自由的社會中長成,讀報紙能有什麼可以吸引人的呢?!再說,“ 每天十分鐘(節目最早開播階段是每天十二分鐘)時間,能有多少份報紙可以讀到”?陳保聰一腦子問號,滿腹狐疑離開“王院長”辦公室,呆坐桌前,良久良久。

八年多來,不斷推陳出新已是鳳凰衛視的常態,人們司空見慣;何況,鳳凰評論員以“老”著稱,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