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香港工作,前輩們總是會津津樂道地談起此事,“ 多虧了老楊,我們才有洗衣機用”!這段佳話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因而流傳甚廣。

電視讀報,因為《有報天天讀》吸引了廣告投放而喜不勝收,因為###的“ 一邊一國”而聲嘶拍案,因為日本右翼人士屢次參拜行徑而義憤填膺,因為接二連三的礦難事故而痛心疾首,因為對中國新政行穩而致遠充滿期待,這些都是觀眾們所熟悉的楊錦麟的豐富表情。尤其是對社會弱勢群體,楊錦麟在敏銳的關注之外,還注入了深深的悲憫之情,這是他在自己的專欄、在電視節目中經常提及的一個話題。

貪官的肆無忌憚,昏官的草菅人命,凡此種種,每每遭到他尖銳的抨擊,他寄希望於輿論和社會的監督壓力能減輕因人為、人禍而帶來的損失。2005年,礦難的頻繁,令這個話題除了沉重之外無言以對,動輒過百人的瓦斯爆炸、煤層大面積滲水,先後事發在西方和中國的情人節,楊錦麟抑制不住地悲從心來。得知訊息的這一天,楊錦麟刻意讓助手精心挑選畫面和音樂,祭奠亡靈,希望他們安歇在天國。在興寧的礦難現場採訪,雨中的楊錦麟幾乎是哽咽著從現場發回一組組的報道,返回的路上,悲涼的心情還很難平復。

二、靚女與錦麟兄,兩情相悅——楊錦麟表情之二

傳說,楊錦麟喜歡靚女,專愛“ 吹捧”靚女,而且豔福不淺,和他搭檔的多數是靚女。其實,這是兩情相悅,殊不知,楊錦麟可是個討女孩子喜歡的老兄。

“ 難得有位錦麟兄,用不標準的國語向華人圈讀報,以標準的嶙峋風骨做普通人。”正是後來與楊錦麟“ 稱兄道弟”的鳳凰一位女同事瑪雅的感言。

在文章中,她寫道:“ 很少有人給我一見如故的感覺,鳳凰衛視的楊錦麟是個例外。我和錦麟兄第一次見面是2003年7月在《鳳凰週刊》三週年的慶典上。有人向他介紹,我是瑪雅,他立刻大聲‘寒暄’起來:‘哦,瑪雅,幸會,幸會,你那個《親歷美利堅》寫得好,我非常喜歡……”

“ 之前我早就‘認識’他——總在電視上看到這位身著唐裝、手拿茶碗、說國語極其賣力地從北嶽跑調至南江的辛勤讀報人,但是他竟然也知道我,卻是我沒有想到的,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由此而生。後來幾次見面,他都談到《親歷美利堅》,說把每篇文章都影印下來,寄到美國給他留學的女兒看。”

錦麟兄豪情萬丈,與人相處熱力十足。在他的感染下,倆人的交情迅速“ 升溫”。第二次見面時,同樣可愛的瑪雅已欣然應楊錦麟之允,以錦麟兄相稱了。從此,她有了這位兄長。

‘楊錦麟這傢伙’……七情上面(2)

“ 錦麟兄是位夠格的兄長,最令我感動之處是他為人仗義,用英文說,he is someone you can count on(他是個你可以指望的人)。我們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我和他至今沒有單獨一起喝過茶,但是當我為難的時候,我會想到他,求助於他,並且相信他會幫助我。而我的這種自信是他用行動證明了的。”

瑪雅回顧了一次她與鳳凰衛視的“ 四川行”,那是一次轉危為安的歷險,雪中送炭之人正是錦麟兄。專程為“ 推銷”《鳳凰週刊》而到四川,卻在最後一刻發生變故,眼見任務要泡湯,這對瑪雅而言,卻是當頭一棒。

在與四川記者的見面會上,瑪雅絕望地坐在臺下,看鳳凰主持人和評論員與聽眾“ 擺龍門陣”。輪到錦麟兄發言,風趣地談起他與四川的緣分。說著說著,他突然話鋒一轉:“ 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讓瑪雅小姐和大家認識一下。”他大聲說,將全場的目光引向我。“ 《鳳凰週刊》的瑪雅小姐。我對四川的政治脈動、改革開放的歷程的瞭解,是透過瑪雅小姐的一些專訪,包括成都附近的一個鄉鎮###獲得的。我想,我跟四川的聯絡是透過這種情感、這種緣分得以到今天有這麼一個真實的連結……”

接下來的幾天,在鳳凰與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種活動中,在鄧小平家鄉廣安,在旅遊勝地眉山……錦麟兄抓住每個機會,不遺餘力地向四川各地的官員介紹我,為《鳳凰週刊》做宣傳:“ 這位是瑪雅,《鳳凰週刊》的副主編,留美博士……”

錦麟兄如此“ 兩肋插刀”,自然令瑪雅感動不已。

瑪雅進而得出結論,而有一種男人(對男人來說,有一種女人),你可以把他當作知心朋友,把快樂和煩惱告訴他,在需要的時候求助於他,卻不必顧忌兒女私情,因為你和他永遠不會撞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