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靈傑並沒有讓他們直駐江南,而是讓他們輪換著跑場。京裡演完了,上船去江南,這樣,江南與京裡的劇目就幾乎同步,看到的也都是名滿京城最好的幾大班,這讓江南的仕族,富賈們覺得很有面子。
要知道,戲劇也存在南北的問題。江南是崑曲的發源地,這些人都是崑曲的鐵粉,其實對話劇的接受度不見得有多高,畢竟話劇說的是官話,在語言的笑點上,兩邊的接受度並不同。就跟江南過年吃湯圓,北方吃餃子一樣,你能說誰錯了?若不是宮中這戲演瘋了,皇上太后都喜歡的戲,他們敢說不好?更何況,來演出的,跟給宮中演的是同一班底,他們能不上趕著跟風?
江南的這些人,就是在溫柔鄉里泡大的,他們在藝術的領悟力那是天生的,不然一個地方就有一個地方的戲?每地都不同,而幾大戲劇名家幾乎都是江南人。他們雖然覺得表現形式上有些落於流白。但是幾場下來,他們都喜歡上了話劇。為什麼?也許話劇沒有崑曲那麼讓人紙醉金迷,但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話劇總算是在江南站住了腳根。鄔大神儼然已經掌握了全中國最大的娛樂集團,因為最紅的幾大班,全在他的麾下。而且他還在不斷的培訓新人,不斷的排新戲,就算只有兩地演出,但再多也不夠人看不是。
第一批的演員已經成了名角,走出去,也是會被追捧,被人尊稱一聲‘老闆’的。各人買房買地、娶妻生子,雖然都還是四爺家的奴才,但是他們卻也知道成名的滋味了。
特別是那些因為倒嗓而改行的孩子們。話劇的成名是小,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他們再不怕老、不怕各種在崑曲中的各種問題。話劇在於演技的磨練,在於對人的觀察與揣摩,這些都讓他們幸福感空前強大。
但有得必有失,比如說話劇搶佔了市場,蛋糕只有那麼大,自然就得有一部分人得退出市場。比如曾經風光無限的崑曲班子,也就是一些崑曲名家還在苦苦支援,其它的小班子全面的倒閉。那些崑曲名家們現在能保持著還是到各家唱堂會,大戲就算排上了,看的人也不多了。
鄔大神的意思是,要不要趁機買人,把那些小戲班的人訓練成話劇班子,這樣容易多了。但被武靈傑給制止了。武靈傑不覺得訓練崑曲的演員容易,他們功底是好,但是學了幾十年,舉手投足之前,有些痕跡還是有的。要不然,為什麼買的新人訓練出來反而更紅也就是在這兒,他們就是白紙,接受度更好。
鄔大神明白武靈傑的意思,但是問題就在這兒,如果他們不買,那麼京裡其它家會不買?明知道這是一個大市場,四爺家再多的班子也不夠分的。
武靈傑還是沒同意,對他來說,娛樂事業不在戲班子,戲班子算是餅底,上面的奶油、水果、各種輔料才是重中之重。比如說娛樂小報。一張紙,上面連載上戲劇故事,還有主創的創作日記(類似微博),還有劇目預告,哪家劇院哪天上演什麼戲,什麼時間之類的。專門開闢一欄出來,叫戲劇評論。不但評話劇,也評崑曲名家名段。見縫插針的,也可有些地方做廣告。
鄔大神看看武靈傑畫出的排版樣子,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個有什麼用?
“能賣錢。”武靈傑笑道。
對於鄔大神來說,賺錢是最次要的事。所以他也不當武靈傑說的真心話。再說他現在掌握的那部分,是三大謀士手中最賺錢的一部分。不但支援了他在各地收集情報的系統,還有力的支援了戴鐸和文覺。這些武靈傑知道,但不過問。這讓鄔大神很感動,覺得四爺做到了當初的承諾,他只問結果,不問過程,你們做了什麼不用告訴我,我們相互理解。這樣將來就不會落得鳥盡弓藏的慘劇了。
所以除了交給慈濟會和施詩一定數目的銀倆之外,其它的鄔大神都用在了他認為比較重要的地方。現在武靈傑讓他辦這麼一張娛樂小報,他並沒看到錢景,他不覺得能賺錢,更重要的是,這個沒意義。
“咱們的戲能賺錢,除了佔了先機之外,還有什麼?”武靈傑反問鄔大神。
“戲好、戲子好?”鄔大神說得理所當然。
“不是,我們投入少。你還是文人,不懂商業。”武靈傑擺擺手,“記得嗎?我們剛排戲時,我跟你說啥了?我們在戲臺邊上做廣告,讓人贊助服裝、讓人贊助舞臺佈景。現在那些綢緞莊,那些木器店、古董店、首飾行是不是跟咱們一塊賺了大錢?而現在,京裡但凡新店開張,不請我們的演員去一兩位,那就不算開張了功夫在戲外,你還是沒明白。”
鄔大神真沒明白,他明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