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勤,我聽到一個故事——由於民勤水源緊缺、沙害嚴重,很多村民陷入貧困狀態。一個民勤女孩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威市的一所衛生學校,但是由於家裡沒有錢,無法上學。失學的女孩在農閒時向母親提議,希望家裡不要再種棉花,而改種些黃河蜜瓜。母親問為什麼要種蜜瓜,女孩說,黃河蜜瓜貴一些,將來賣了錢,我好買一張去武威的車票,去看一看我考上但不能去讀書的學校,看一看它究竟在哪條街上、校門朝哪個方向開,這樣,我就死心了,不再想上學了。這個故事差點讓我落淚。
沒有水的時候,流的就是眼淚了——或許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缺水痛苦的人才能說出這樣打動人心的話。
經…過多日的採訪,我感覺到,沙與水對於民勤人來說並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常事,更可能是早已融進他們血脈的東西。民勤人從出生就開始與沙、水打交道,這種交道一打就是兩千多年,所有關於沙、水的問題都變成融進他們生命的東西。每個民勤人似乎從出生開始就知道水與沙——這種天然的聯絡外人無法想象。
民勤人說:“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沒有天下人。”——意思是被沙害威脅的民勤人不得不離開家鄉,四處謀生,以天下為家,而民勤本地由於荒漠化嚴重,卻不能吸引任何外來人。
據說,民勤的小學中,有的老師在開學時會在黑板上寫上一個“沙”字——這些老師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孩子們民勤問題的所在——什麼是“沙”,老師說,“水少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