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也。且幘又非古服,出自後代。上附於冠,下不屬衣。冠固不革,而幘豈容異色。愚謂應恆與冠同色,不宜隨節變採。土令在近,謹以上聞。如或可採,乞付外詳議。”太學博士荀萬秋議:“伏尋幘非古者冠冕之服,《禮》無其文。案蔡邕《獨斷》雲:‘幘是古卑賤供事不冠人所服。’又董仲舒《止雨書》曰:‘其執事皆赤幘。’知並不冠之服也。漢元始用,眾臣率從。故司馬彪《輿服志》曰:‘尚書幘名曰納言。迎氣五郊,各如其色,從章服也。’自茲相承,迄於有晉。大宋受命,禮制因循。斯既歷代成準,謂宜仍舊。”有司奏:“謹案道娛啟事,以土令在近,謂幘不宜變。萬秋雖雲幘宜仍舊,而不明無讀土令之文。今書舊事於左。《魏臺雜訪》曰:‘前後但見讀春夏秋冬四時令,至於服黃之時,獨闕不讀。今不解其故。’魏明帝景初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散騎常侍領太史令高堂隆上言曰:‘黃於五行,中央土也。王西季各十八日。土生於火,故於火用事之末服黃,三季則否。其令則隨四時,不以五行為分也。是以服黃無令。’”其後太祖常謂土令,三公郎每讀時令,皇帝臨軒,百僚備位,多震悚失常儀。宋唯世祖世劉勰、太宗世謝緯為三公郎,善於其事,人主及公卿並屬目稱歎。勰見《宗室傳》。緯,謝綜弟也。

舊說後漢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產二女,上巳產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並亡,俗以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於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之禊祠。分流行觴,遂成曲水。史臣案《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也。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也。《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此則其來甚久,非起郭虞之遺風、今世之度水也。《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蔡邕章句曰:“陽氣和暖,鮪魚時至,將取以薦寢廟,故因是乘舟禊於名川也。《論語》,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於水濱,蓋出此也。”邕之言然。張衡《南都賦》祓於陽濱又是也。或用秋,《漢書》八月祓於霸上。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除,國子水嬉。”又是用七月十四日也。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魏明帝天淵池南,設流杯石溝,燕群臣。晉海西鐘山後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宮人循之至今。

漢文帝始革三年喪制。臨終詔曰:“天下吏民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其當給喪事者,無跣。絰帶無過三寸。當臨者,皆旦夕各十五舉音。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而釋服。”文帝以己亥崩,乙巳葬,其間凡七日。自是之後,天下遵令,無復三年之禮。案《屍子》,禹治水,為喪法,曰毀必杖,哀必三年,是則水不救也。故使死於陵者葬於陵,死於澤者葬於澤。桐棺三寸,制喪三日。然則聖人之於急病,必為權制也。但漢文治致昇平,四海寧晏,廢禮開薄,非也。宣帝地節四年,詔曰:“今百姓或遭衰絰兇災,而吏徭事不得葬,傷孝子心。自今諸有大父母、父母喪者,勿徭事,使得收斂送終,盡其子道。”至成帝時,丞相翟方進事父母孝謹,母終,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視事。自以為身備漢相,不敢逾國家典章。然而原涉行父喪三年,顯名天下。河間惠王行母喪三年,詔書褒稱,以為宗室儀表。薛修服母喪三年,而兄宣曰:“人少能行之。”遂兄弟不同,宣卒以此獲譏於世。是則喪禮見貴常存矣。至漢平帝崩,王莽欲眩惑天下,示忠孝,使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及莽母死,但服天子吊諸侯之服,一吊再會而已。而令子新都侯宇服喪三年。及元后崩,莽乃自服三年之禮。事皆奸妄,天下疾之。漢安帝初,長吏多避事棄官。乃令自非父母服,不得去職。是後吏又守職居官,不行三年喪服。其後又開長吏以下告寧,言事者或以為刺史二千石宜同此制,帝從之。建元元年,尚書孟布奏宜復如建武、永平故事,絕刺史二千石告寧及父母喪服,又從之。至桓帝永興二年,復令刺史二千石行三年服。永壽二年,又使中常侍以下行三年服。至延熹元年,又皆絕之。

後漢世,諸帝不豫,並告泰山、弘農、廬江、常山、潁川、南陽、河東、東郡、廣陵太守禱祠五嶽四瀆,遣司徒分詣郊廟社稷。

魏武臨終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百官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不得離部。”帝以正月庚子崩,辛丑即殯。是月丁卯葬,葬畢反吉,是為不逾月也。諸葛亮受劉備遺詔,既崩,群臣發喪,滿三日除服,到葬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尉、縣令長三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