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譙令,漢屬沛,《晉太康地誌》屬譙。

銍令,漢屬沛,《晉太康地誌》屬譙。

扶陽令,前漢屬沛,後漢、《晉太康地誌》並無。

蘄令。別見

城父令,前漢屬沛,後漢屬汝南,《晉太康地誌》屬譙。

廬江太守,漢文帝十六年,分淮南國立。光武建武十三年,又省六安國以並焉。領縣三,戶一千九百九,口一萬一千九百九十七。去州水二千七百二十,陸四百七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陸六百三十一。

灊令,漢舊縣。

舒令,漢舊縣。

始新令,《永初郡國》、何並無,徐有始新左縣,明帝泰始三年立。

南汝陰太守汝陰郡別見,江左立。領縣五,戶二千七百一,口一萬九千五百八十五。去州陸三百;去京都水一千,陸五百三十。

汝陰令別見,所治即二漢、晉合肥縣,後省。

慎令,漢屬汝南,《晉太康地誌》屬汝陰。

宋令。別見

陽夏令,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晉太康地誌》陳令屬梁,無復此縣。又晉地誌,惠帝永康中復立。《永初郡國》、何並屬南梁,徐志屬此。

安陽令別見,《永初郡國》、何並屬南梁,徐屬此。

南梁太守梁郡別見,晉孝武太元中,僑立於淮南,安帝始有淮南故地,屬徐州。武帝永初二年,還南豫,孝武大明六年廢屬西豫,改名淮南,八年復舊。《永初郡國》又有虞、陽夏、安豐三縣並別見。何、徐無安豐;又有義昌而並無寧陵縣。今領縣九,戶六千二百一十二,口四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去州水一千八百,陸五百;去京都水一千七百,陸七百。

睢陽令,漢舊名。孝武大明六年,改名壽春,八年復舊。前廢帝永光有義寧、寧昌二縣並睢陽。所治即二漢、晉壽春縣,後省。

蒙令。別見

虞令,漢舊名。

谷熟令,漢舊名。

陳令,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晉太康地誌》屬梁。

義寧長,何無,徐有,宋末又立。

新汲令,漢舊名,屬潁川。

崇義令,《永初郡國》羌人始立。

寧陵別見,徐志後所立。

晉熙太守,晉安帝分廬江立。領縣五,戶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七千四百九十七。去州陸八百,無水;去京都水一千二百,無陸。

懷寧令,晉安帝立。

新冶令,晉安帝立。

陰安令,漢舊名,屬魏郡,《晉太康地誌》屬頓丘。

南樓煩令,《永初郡國》、何、徐志無。

太湖左縣長,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立太湖、呂亭二縣,屬晉熙,後省,明帝太始二年復立。

弋陽太守,本縣名,屬汝南,魏文帝分立。領縣六,戶三千二百七十五,口二萬四千二百六十二。去州陸一千一百,去京都水闕。

期思令,漢舊縣。

弋陽令,漢舊縣。

安豐令,舊郡,晉安帝併為縣。

樂安令,新立。

茹由令,新立。

安豐太守,魏文帝分廬江立。江左僑立,晉安帝省為縣,屬弋陽,宋末復立。

安豐令,《前漢地理志》無,後漢屬廬江。

松滋令。別見

汝南太守。別見

上蔡侯相。別見

平輿令。別見

北新息令。別見

真陽令。別見

安城令。別見

南新息令。別見

臨汝令,漢舊名。別見

陽安令。別見

西平令。別見

瞿陽令。別見

安陽令。別見

新蔡太守。別見

鮦陽令。別見

固始令。別見

新蔡令。別見

東苞信令。別見

西苞信令,徐志南豫唯一苞信,疑是後僑立所分。

東郡太守別見,《永初郡國》無萇平、父陽而有扶溝別見;何無陽夏、扶溝,徐無陽夏。

項城令。別見

西華令。別見

陽夏令。別見

萇平令。別見

谷陽令。別見

南頓太守別見,帖治陳郡。

南頓令。別見

和城令。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