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帝見高行周仍主張緩攻,因為已委他為主帥,一時之間,也不好過於勉強相左,便
命修書一封,命給事中郎陳觀先入鄴城,勸喻杜威速速歸降,可保官職,既往不咎。
那杜威本是個不識好歹的庸劣之輩,見漢兵來了幾天,只是屯駐關下,打量著是不敢攻城,便夜郎自大起來,如今見劉知遠雖是親臨相州,但也只是派了陳觀前來勸降,一發更洋洋得意,只由他在關下呼喊,只是充耳不聞,閉門不納。
漢帝見杜威狂妄,一時性起,立即領兵前往鄴都,揮軍攻城。慕容彥超本來就是力主攻城的,今見皇上下令,心中大喜,自請主攻東門。高行周見皇上親自督戰,自然也不敢怠慢,領兵向南門進攻。漢帝見二將向前,便坐鎮中軍,指揮羽林軍增援各路。一時之間,殺聲震天,金鼓動地,攻城的,箭似飛蝗般的射向城上。那守關的,把那擂滾木石不斷的打將下來。雖然漢軍個個奮勇向前,城堞之間也有幾處反覆爭奪戰鬥,但急切之間,仍是難以攻下。到傍晚收兵,各有死傷。一連三天,漢軍死千人,傷者更有三四千眾。漢帝始有悔意,遂與高帥商議,微露撤兵之意以詢。
高行周忙奏道:“鄴都乃河北門戶,不拿下鄴都,汴京難安。如今我軍雖有傷亡,鄴都也同樣損兵折將。兩軍交戰三天下來,不見麻荅再派一兵一卒來援杜威,可見遼人已無力顧及了。依臣之見,皇上暫停攻城。一面下旨增兵,一面命人繼續分別向杜威,張璉二人招降,瓦解其士氣。如此遷延數日,料他城內糧草漸缺,軍心不穩,待我援軍一到,那時彼等即使不降,我再攻城也就易如反掌了。”
漢帝聽了,連連點頭,深以為然。一面加緊圍城,一面令快馬傳旨郭威,從潞州領兵來助。又令人抄寫招降文告,繫於箭上,射進城內,仍是勸他及早歸順。
正是: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成者為王敗者寇,強者成功弱者亡。
要知那杜威究竟願不願意歸順,結果又是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四回:計窮力竭杜威投降 機關算盡張璉喪命
上回說到漢帝劉知遠一面派人催促郭威增兵圍城,一面又繼續加緊勸降。再說這鄴都被圍多日,城內果然糧草漸缺。杜威原來打量著劉知遠新坐龍庭,無心流連在此攻城略地的。今見漢軍越來越多,劉知遠也毫無班師之意,心上就打起個小鼓來了。二來:連日來漢軍攻城,恆州麻荅那邊也並無增援之兵相救,不但自己恐慌,看那張璉也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坐立不安的,便找了他進衙商議,商量究竟是戰是降。
張璉聽了,怒道:“杜大人可別忘了,俺可是你往恆州求援,麻荅派俺來救你的。你可別一會兒又投大遼,一會兒又投大漢,可把俺往哪兒擱?你要這麼三刀兩面的搗鼓,俺這腰下挎的刀可不是吃素的……”
杜威見張璉一下子就翻臉,未免心下一驚,忙哈哈一笑勸道:“我才請你來商量呢,你就急了。本官要說的是:如今咱們城裡糧食快光了,恆州沒兵來援,城外漢兵又賴著不退,咱們這幾萬人哪來吃的?”
張璉道:“哪有啥了不起的,他劉知遠不撤,咱們撤!咱們回恆州不就得了。”
杜威搖頭說道:“你說的倒輕巧。你不上城樓上瞧瞧,這鄴都城外,裡三層外三層的,是多少漢兵?憑你這三幾千人,想回恆州?恐怕走不到五里地,只恐一個不剩了呢。”
張璉聽他這麼一說,又火了,怒道:“怎麼?!就俺回恆州?你不回恆州?你打算怎地?你打算留在這兒把腦袋交給劉知遠嗎?”
杜威道:“要是依你,便怎麼樣?”
張璉道:“四門大開,俺領四千人在前衝,你領二萬人殿後,俺就不相信咱們回不了恆州。”
杜威一想,當年耶律德光答應給他當皇帝,為的是他手下有兵有將有地盤。如今劉知遠向他招降,還不是因為他手上有兩萬人馬和一座鄴都?如果自己扔下鄴都一走,這地盤沒了。人馬再讓漢兵殺個七零八落,那豈不成了個光棍司令?到時候遼人不把我看在眼裡,漢人也瞧我不起,豈不是豬八戒照鏡裡外不是人?我才不做這賠本買賣呢?
想罷,哈哈一笑說:“張將軍,你光說恆州,恆州。恆州還有些啥東西?遼人都*了,耶律德光死了。兀欲回上京當他的大汗了。蕭翰也走了,還把你的主子趙延壽也押走了。剩下那麻荅,無兵無糧的,咱們還去幹嘛呢?別說咱們到不了恆州,就是到了恆州,被人家殺的七零八落的,麻荅那小子還會有好果子咱們吃嗎?”
張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