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2部分

大的生產力,到時候將會讓很多的競爭對手頭痛。

“資料還沒有整理出來,雲非,我想,我們必須要縮小收購規模,否則,麥倫老頭那關過不了不說,我們自己很有可能被那些廠給拖垮,只有少數的廠在九十年代初進行過裝置升級,大多數的都是還是一些六七十年代的生產裝置,八十年代的都很少……”蔣建興對著雲非說出了他這次考察的感受。

這些國營廠,很多都是一些六七十年代從蘇聯進口或者中國自己根據蘇聯援助的技術生產出來的裝置。

“這些我清楚,再過兩年,這些廠的地皮都不止值這麼多錢。如果要想全面發展,僅僅靠著我們九一重工這麼一個廠,根本就不行的。”雲非皺起了眉頭。

但是蔣建興說的是事實,雖然國家給他們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是要想讓這些廠生產產能達到最優,必須對這些廠的裝置進行大規模的升級換代。

六七十年代的裝置,用,是肯定能夠用的。但是技術狀態根本就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生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中國很多的國營工廠,都是靠著人力與時間製造出來的。

所以。一面對市場經濟的改革,大多數的國營企業都變得不適應起來。

體制僵化是一個問題,生產成本,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我們減少收購的數量,留下一半的資金用於那些公司的技術裝置升級,選擇符合市場的產品,只要不再養著眾多的冗員,生產效率保持我們九一集團這樣的效率水平,很快就能夠扭虧為盈!”這是這幾天蔣建興考慮得最多的事情。

九一重工的發展在目前已經進入了瓶頸區,數控行業的需求量大。九一重工的生產產能去跟不上。如果再開發更多的外協配套單位,管理是個最大的問題。

而自己擴張建廠,成本太高。

並且,無法獲得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一個新廠。沒有大量的熟練工人。需要很久才能形成成熟的生產能力。

九一集團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國外數控生產廠家即將打入湧入中國市場,雲非已經得到了明確的訊息,十一月下旬即將在首都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家機床展覽會已經有德國、日本、瑞士、義大利四個國家五家數控裝置生廠商將會帶著他們的五軸加工中心參展!

這些國際大型數控裝置生產廠家。肯定已經達成了意向協議,先是向中國使用者出售他們的精度等級不高的五軸加工中心,用來搶佔中國的高階使用者訂單,阻止九一重工在這上面的發展。

九一重工已經有了四軸加工中心的生產能力,並且還是工業化的量產!

這如何能夠不讓他們蛋痛?

一直阻擋著中國在這些高精尖端的領域發展,現在倒好,因為中國對這方面裝置的大量需求,反而使得中國的企業自己有了生產能力,並且積累起來研發經驗,他們如何能夠不驚慌!

“先看看吧,舅舅,這事情,你跟麥倫老頭他們商量一下。咱們有多大的能力,就辦多大的事情,否則,咱們這次的大規模收購,不僅不會成為我們的機會,反而會把我們給拖死……”雲非點了點頭。

還是資金不夠。

要是資金足夠,根本就不會放棄這樣好的擴張機會。

曾經中國的那些大型的機械集團,比如東北一機,首都一機等等公司,都是在這個時候吞併了不少同型別的機械廠,才能夠發展得那樣的迅猛,很短時間就介身於世界前五百強!

不過,在這個世界,他們卻沒有了那樣的擴張野心。

九一重工,是橫在所有中國數控裝備製造企業擴張道路上面的攔路石。要想擴張,就必須從九一重工手中搶到市場才行!三軸加工中心的市場,雖然他們有了九一重工的生產技術,卻依然無法跟整個九一重工相比。

九一研究院這個中國最大的民間科研機構的高效,是任何一家中國企業都沒法比擬的。

也沒有企業敢像九一重工那樣燒錢一般地往瘋狂投資科研。

九一研究院掌握的,還有一樣眾多企業都不具備的優勢——九一重工生產的數控裝置上面使用是數控系統,是他們自主研發出來的。

只有自己研發,才能讓自己生產的裝置達到最高的設計精度!

“孫老,這些四軸,沒有問題吧?”蔣建興找麥倫老頭商量著收購的事情去了,雲非又一次跑到了加工中心裝配車間。

一直放心不下的孫麟跟司徒賀雲等人,這些天一直都守在裝配車間。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