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支撐,尉遲敬德把太子的頭出示給敵人看,太子黨這邊的人才一鬨而散,秦瓊他們總算不辱使命。
事變後李世民大大封賞有功人員,拜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但是自此以後,秦瓊就很少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了,原因何在?秦瓊的健康發生問題了,他跟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舊唐書秦叔寶傳》)我打50過兩百多場仗,屢次負重傷,出血加起來起碼幾斛了,能不病嗎?其後十多年裡他以靜養為主,貞觀十二年(638)卒。李世民特地下令將其陪葬在昭陵,第二年給他追封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又將其列入凌煙閣中。已經去世多年的秦瓊達到了名譽的巔峰。
下一講裡,我們將講一講程咬金,看看這個民間傳說中的“混世魔王”的歷史真面貌。謝謝大家!
第29頁 : 第十講 一言難盡話魏徵
第十講一言難盡話魏徵
在凌煙閣裡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魏徵。說他特殊
有兩個原因,您可能說了,凌煙閣裡曾經是李世民死敵的又不止他一個,尉遲敬德等人不都是嗎,為什麼單說魏徵最特別?那是因為凌煙閣的設立與表彰玄武門事變功臣密切相關,尉遲敬德等人雖然以前是李世民的敵人,但是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早已經是李世民的鐵桿了。魏徵則不然,就在玄武門事變前他還在積極謀劃如何除掉李世民,所以他躋身於凌煙閣,實在是一個另類。獨一份。
其次,他的歷史影響深遠,比凌煙閣其他功臣都要深遠。唐太宗在歷史上以明君而著稱,他所統治的那二十多年,雖然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時代,但至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廉潔高效的時代。我們國人稱貞觀時期為盛世,原因就在於此。而談到貞觀之治,談到明君,就必然談到魏徵,人們公認唐太宗和魏徵這對君臣才是中國歷史上君臣之典範。在專制時代,人們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制度上面,就只能寄託在“君明臣直”之上,剛好,唐太宗、魏徵這一對君臣滿足了人們的願望,因此歷朝歷代¤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人們就反覆把這一對君臣掛在嘴上,那意思就是希望自己所處的時代也能有這樣的君臣,那該多好啊。人們對唐太宗和魏徵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唐太宗十分虛心,聞過則喜,善於納諫,而魏徵則是忠心耿耿,而且十分耿直。這樣的印象對不對呢?當然對,這的確是李世民和魏徵關係的常態。可既然有常態,就有非常態,這個非常態存在於李世民和魏徵關係的前後兩端,而這個非常態也更值得我們探討。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重點是要看其行為所造成的結果,而不要看其動機。在我看來,魏徵的耿直與李世民的大度都有自己的心理動機,與他們的歷史瑕疵很有關係。但是這一點並不能否定這一對君臣的歷史地位。他們有什麼瑕疵呢?
就唐太宗而言,最大的瑕疵就是玄武門事變。玄武門事變說白了就是一場殺兄逼父的宮廷政變,比隋煬帝強不到哪裡去。李世民一生都在擔心人們怎麼評價他,會不會說他是非法的,是個昏君暴君。他讓房玄齡給他修改史書,就是這種擔心的體現。也正因為如此,他就決心當一個賢君、明君,用明君的名聲洗刷過去。所以他的大度和虛懷若谷是自我修煉的結果,跟他以前的性格大為不同。玄武門事變之前的李世民是個能幹、勇猛,同時脾氣暴躁的人,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夠狠,比如玄武門事變後他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子嗣們幾乎屠殺殆盡。但是當了皇帝以後他就一改過去,換臉了,變得豁達、大度,而且很能納諫,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忍”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秦府舊臣都不敢違逆他,不敢犯顏直諫。只有魏徵等“外來戶”敢,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洗心革面的唐太宗。
就魏徵而言,他的歷史也有很大的瑕疵。他的瑕疵是不忠。您的印象裡魏徵是個鐵骨錚錚的人,對不對?可是翻開其履歷你就會發現,魏徵曾經不止一次改換門庭,儒家所倡導的“忠義”,他做得並不好。
魏徵,河北鉅鹿人,從小是個孤兒,比較窮困,史籍說他“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新唐書魏徵傳》)。就是說擱一般人看來這小子不務正業,不經營財產。但是魏徵博覽群書,從小就有大志向。
隋末戰亂的時候,他剛開始是隋朝地方官元寶藏的書記官,也就是說是隋朝的人。元寶藏後來想投降瓦崗軍李密,於是讓魏徵替自己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