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的貴賓艙裡召開了一系列為“三叉戟會議”作準備的簡況介紹會。正如他在航行中途為讓斯大林消除顧慮而打的電報中所述那樣,這次會議的目的在於“解決奪回西西里之後開拓歐洲戰局的問題,同時勸阻傾向太平洋的偏向,進一步探討印度洋問題和對日作戰問題。”
“瑪麗皇后號”作為盟軍的一艘巨型運兵船,業已刷上了單調的、灰色的戰時偽裝,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一日它徐徐駛人紐約港,它那人所熟悉的輪廓掩沒在霧靄和濛濛細雨之中,在這裡將首相一行用汽艇送到霍博肯碼頭,那兒有專列等著把他們送到華盛頓。“我並不期待著這次會議,事實上我一想到它就討厭”,布魯克將軍在他的日記中寫道,他從陰沉的天氣中看到了不祥之兆。他已預先得到了告誡,他們所要進行的是一項困難的使命:要說服美國軍事首腦推遲開闢第二戰場,在西西里登陸後應繼續進攻義大利。韋維爾將軍也被召來陳述放棄“阿納基姆”行動的理由,這是因為丘吉爾已經決定不在緬甸發動他喻之為“一根刺一根刺地啃豪豬”的攻勢,相反盟軍在東南亞的努力應該轉移到對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發動兩棲進攻上來。
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這方面來說,這次決心不象在卡薩布蘭卡那樣上英國人的圈套,他們己制訂了詳盡的方案,並且告訴總統務必“盯住英國人”,溉要他們入侵法國,還要他們發動緬甸攻勢,後者是當前蔣介石作為繼續參戰的要價。
五月十二日在白宮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此前幾個小時,恰好傳來了軸心國的二十五萬軍隊在突尼西亞投降的訊息。丘吉爾利用這一勝利宣傳他的地中海戰略,呼籲立即在西西里登陸並全面進攻義大利以“使德國人為孤立而心寒”。羅斯福對此建議態度冷淡,他已被馬歇爾說服,認為只要擴大地中海戰爭必然消耗對付德國人的主要戰線的資源,他也不同意首相的另一要求,即放棄“阿納基姆”行動而去象羅斯福所說的“啃餡餅皮”那樣地去蠶食日本帝國。總統堅持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會前給他介紹的立場,與首相一起動身前往馬里蘭州卡托克廷山間的休養所,當時叫“香格里拉”(後來叫做“戴維營”),他們在那兒再次進行討論時,氣氛是歡愉的,與此同時聯合參謀長會議恰在華盛頓足足爭論了兩天,大家弄得疲憊不堪。
由於深信總統現在堅定地持有同樣的意見,馬歇爾堅持非要跨越英吉利海峽進攻歐洲大陸不可,並不同意把雙方已同意的西西里登陸計劃再擴大到進攻義大利;史迪威將軍反對韋維爾將軍關於如何把對日作戰進行下去的觀點,當陳納德將軍加入到這個辯論中來併力陳他的集中力量從中國發動一場空中攻勢的理由時,討論變成了“一團糟”。金海軍上將決意要英國在一九四四年對法國發起攻勢,他威脅說,根據他的“我們必須把軍隊轉移到太平洋的觀點,”美國將從地中梅撤出。甚至馬歇爾現在也同意可能不得不這樣做,“除非英國的參謀長們提議在歐洲幹出點名堂來。”
在戰略問題上施加壓力對艾倫·布魯克產生了效果,他總結說,“向太平洋轉的力量比任何時候都強,要不了多久他們會敦促我們先打敗日本人。”
這一次同盟國的裂縫就不是一次氣氛熱烈的歡宴所能使之癒合的了。首相聽從了布魯克的意見,暫時接受了把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作為進攻歐洲大陸的日期,但沒有就是否進攻義大利達成協議,會議決定在西西里登陸之後對戰略進行再檢查,以確定這一行動是否是“把義大利從戰爭中消滅並能牽制最大數量的德國軍隊的上著。”
英國三軍參謀長會議也別無他法,只有接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備忘錄所闡述的美國戰略,備忘錄的名稱是《打敗日本的戰略計劃》。它要求:(1) 由潛水艇封鎖日本向東部印度群島輸送石油的航線;(2)一旦得到在中國和太平洋的基地就立即實行對日本的持續轟炸;(3)進攻日本本上。當會議涉及遠東問題時,首相沒能說服總統接受他的進攻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的戰略,但他堅持英國不會在緬甸“為了安撫中國人而做任何蠢事”。因此“三叉戟會議協議”要求“在印度繼續進行後勤行動為最終發動‘阿納基姆’規模的海外行動作準備”。這種全面的論爭將是英美夥伴關係中的一根繼續存在的刺。
在五月十九日對國會的演說中,英國首相動人地表達了他本人對“歷盡磨難的中國”的深切同情,答應向蔣介石提供“人力所能及的一切東西”。可是他卻同外交部長宋子文發生了激烈衝突,並在蔣夫人傲慢地拒絕來華盛頓會見他之後也拒絕去紐約會見她。五月二十四日在研討“三叉戟會議備忘錄”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