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導下,各抗日根據地的日本人反戰運動逐步產生並發展起來。
1939年11月7日,在山西遼縣(左權縣)麻田鎮八路軍前方總部,由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等被俘日軍組織的“在華日人覺醒聯盟”正式成立了。“覺醒聯盟”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支援幫助下建立的,是敵後抗日根據地中成立最早的日本人反戰團體。杉本於1938年7月29日被俘後,受到八路軍的優待。第129師政治部敵工科負責人張香山與杉本同居一室,朝夕相處,不斷向杉本講述一些進步思想,逐漸緩和了杉本的敵對情緒。以後,又組織杉本等人學習日本進步學者河上肇、早川二郎的進步書籍,以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著作。杉本等人轉變立場後,於1939年1月2日自願加入八路軍。此後,又積極置身於反戰宣傳活動。由於杉本等日本反戰人員的工作,八路軍的反戰宣傳在內容上更具針對性,在形式上更易為日軍官兵所接受,反戰宣傳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覺醒聯盟”成立後,組織機構發展很快,陸續在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支部。1940年6月23日,在太行地區建立了“覺醒聯盟”第一支部;1941年8月7日,在冀南軍區建立了“覺醒聯盟”冀南支部;同年8月15日,在冀魯豫軍區建立了“覺醒聯盟”冀魯豫支部;1942年4月,在太嶽軍區建立了“覺醒聯盟”太嶽支部;5月19日,在第115師建立了“覺醒聯盟”山東支部。
與在華日本人“覺醒聯盟”發展的同時,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的組織也在各地迅速發展。1937年4月,日本世界語學者綠川英子來到中國上海,後經武漢到重慶,參加了反戰鬥爭。
1938年2月,日本進步作家、著名的反戰運動領導人鹿地亙和夫人池田幸子來到上海。在周恩來、郭沫若和一些愛國人士的支援下,鹿地亙克服重重困難,於1939年11月11日發起組織“反戰同盟”。同年12月23日在桂林成立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西南支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