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具體的作戰指揮,劉琮是不願插手的。他相信以周瑜的能力,一定會有辦法攻破淮陰,揮兵淮上,從而達成己方戰略上的目的。
自從劉備在北方逐漸站穩腳跟,劉琮便將心思放在了大局之上,他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上抽身而出,廣拔人才,任賢選能的目的,也正是為此。
如今天下大勢,竟也漸漸有三國鼎足之勢,雖然形成這個趨勢有劉琮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劉琮也未曾想到劉備會如此順利,很顯然劉備已經意識到世家大族的作用,並透過沮授、田豐等人開始與河北世家大族展開合作。否則袁尚、袁熙再如何無能,劉備在奪取冀、並的過程中,也絕不會如此順利。
雖說時勢造英雄,可有時候英雄也是很無奈的。在這一點上,劉琮其實挺理解劉備的,也很能理解曹操的無奈。不過理解歸理解,做為爭奪天下的敵手,彼此之間的伐謀征戰卻是不可避免。
從實力對比上來看,劉琮認為自己和曹操不相上下,如果單純從軍隊數量、戰鬥力相比的話,或許還要高出一些。但劉琮很清楚的意識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很強的優勢,再加上豫、兗、徐等州一向是人才聚集之地,也是世家大族最多的地方。這兩個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己方的軍事優勢。
可以說在自己、曹操和劉備之間,實力最弱的就是劉備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劉備在河北立足,佔據冀、並二州之後,才會顯得一鳴驚人,實力大增。所以劉備的弱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根基不穩,人才匱乏。不過若是劉備能在河北立足之後發展一段時間,這兩個問題也就自然不成問題了。
相信曹操也一定看出了這一點,即便他一時不察,荀攸、荀彧以及郭嘉、程昱等人也都能看出來。那麼曹操下一步的動向也就不難猜測了。曹操絕不願意看到劉備在河北發展壯大,否則曹操在戰略上便會陷入南北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且解決了劉備,也就能順勢平定河北,對於曹操來說,這種一石二鳥的好事是斷然不會放過的。
劉琮在很早以前就和賈詡討論過,對劉備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兩人最終得出的結論相差無幾,那便是在其有利用價值之時,必須加以幫助,以便劉備能夠與曹操相抗。至於之後麼,那便心照不宣了。
根據賈詡的判斷,曹操大概會在七月底到八月初出兵北上,討伐劉備,現在必然在調動人馬,而以劉備現在的實力,恐怕很難再曹操全力攻擊之下守住冀、並。一來他佔據兩州時間太短,民心未附,二來劉備還在與袁尚、袁熙交戰,恐怕也沒有兵力來防守。
而對於劉琮和荊州來說,曹操率領大部人馬北上進攻劉備,後方必然空虛,正是攻取許都的大好機會,同時還能使得曹操分心,或許能夠減輕劉備的壓力。
參謀府的一名參謀曾經很是疑惑的問過劉琮,為何要相助劉備?如果任由曹操消滅劉備,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曹操也會元氣大傷,彼時己方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更好?
對此,劉琮是如此說的:“劉備若是敗亡,曹操得河北之地,其穩固發展之快,必然比劉備要強許多。彼時我方優勢未必能夠全然發揮,與曹操交戰,恐怕將陷入長期苦戰之中,甚至很可能是相持數十年。”
至於那名參謀能否理解,劉琮不清楚,但他知道,己方的優勢是什麼,又需要多久才能發揮這些優勢。而且己方的優勢也並不具備唯一性,論人才,曹操麾下謀士如雲戰將如雨,論軍隊,或許戰力稍弱,但也不乏虎豹騎這樣的精銳,論人口和己方相比只是少了一些而已,只有論地盤,己方佔據荊、益、揚、交四州,看上去要大許多。
而己方所行新政中的許多政策,例如屯田、分戶等事,曹操甚至還比自己施行的要早。至於任賢選能、廣求人才,曹操也絲毫不遜於自己。
因此劉琮寧可看到劉備在河北立足,並穩固發展起來,也不願意看到曹操消滅劉備之後吞併河北。畢竟劉備發展起來之後,勢必會與曹操爭奪河北,自己在那時才能算得上坐收漁翁之利。
雖然現在還未回到襄陽,但在路上劉琮便於賈詡、法正等人商議,該調動哪些人馬,兵分幾路,又該從哪裡出擊,糧草所需幾何,開戰之前囤積在何處,開戰之後又從何處運糧等事。
目前雖然已在淮南對曹軍用兵,但江東之糧完全足夠支援江東三營的作戰,所以在考慮這些問題時,正在進行的淮南戰役便不會對以後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劉琮認為淮南之戰如果在八月中旬結束,並且己方取得勝利的話,將對曹操造成很大的壓力。若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