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說道。
那守將暗歎一聲,心中暗自思忖,若是荊州軍攻來,自己該當如何?
第578章 大軍將至開城降
秋雨連綿,陰冷潮溼,枯黃的落葉飄落到雨水所積的水窪中,旋即又被馬蹄踏入泥漿之中。冰涼的雨點撲打在臉龐上,雖不刺骨,卻頗為寒冷。將士們踏著泥濘的路面艱難前行,不過論辛苦的話,則以炮車營和輜重營為甚。
木製車輪在路面上壓出了深深的車轍,厚重的膠泥粘在車輪上、車架上,使得本就非常沉重的大車更加沉重。拉車的轅馬噴著響鼻,搖頭晃腦,脖頸上一縷縷的鬃毛帶著水珠飛舞著。滿是泥漿的皮毛下肌肉滾動著,粗筋迸現。磨得發亮的鐵環閃爍著潤澤的光芒,鐵環上繫著的繩索隨著轅馬的前行,時松時緊。
趕車的馬伕甩著鞭子,大聲呦呵,咒罵,韁繩深深的勒入手中,使得指節發白卻渾然不自知。滿上雨水的臉龐上,水珠從糾結的虯髯中墜落。
大車兩旁則是推車的將士們,他們弓著腰,低著頭,粗糙的雙手緊緊抓住任何能夠使力的地方。泥漿早已糊滿了戰袍下襬,有人乾脆脫了戰靴用繫帶掛在脖子上。有人高聲喊著號子,沉重的大車便在眾人齊心合力的拉拽和推動下,緩慢卻堅定地向前滾動、滾動。
劉琮騎著戰馬路過炮車營時,所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景象。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劉琮,即便是看到劉琮的將士,也未曾停下來向劉琮行禮。並沒有提著皮鞭或刀槍逼著他們去推車,這些將士甚至有一些都不是炮車營的人。然而他們卻很自覺的這麼做了,除了“與子同袍”的同仇敵愾之外,恐怕更多的,便是對勝利的渴望。
連續數日的連綿秋雨,使得荊州軍北上的速度略有減緩,不過劉琮並未因此而擔心。他已經收到特衛營的訊息,馬超率領成宜等部,途徑襄城卻並未入城,甚至沒有留下一兵一卒,直接往許縣而去。
從馬超的反應來看,當還不知趙雲、張繡及高順等將率部正在向關中進攻的路上。
雨水從頭盔前的邊沿滴將下來,濛濛雨絲使得眼前的景物如同蒙上了一層薄紗,不過落在劉琮眼中,卻沒有絲毫詩情畫意。他的身體隨著戰馬的顛簸而輕輕晃動起伏,思緒卻已飄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現在還未收到劉備那邊的進一步訊息,除了知道鄴城已被曹操所奪,陳到領殘兵退走之外,還不知幷州、青州及劉備當下的具體情形。雖然賈詡和法正等人,都判斷劉備必然會先集中兵力消滅袁尚、袁熙兄弟倆,但在未確定劉備的情況之前,劉琮始終還是有些擔心。
這倒不是因為劉琮對劉備有多少同盟之誼。雖然隨著劉琮執掌荊州時間越長,越對劉備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欽佩之情,但劉琮始終很清楚,自己與劉備不過是相互利用的關係罷了。
之所以擔心劉備頂不住,說到底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罷了。劉琮對此並不諱言,當然他不諱言的物件,只有賈詡等寥寥數人。
昆陽守將投降之後,劉琮得知他是迫於城內大族的壓力如此,卻並未因此而對這名守將有成見,反倒好生撫慰,不但給其補充了兵馬,還令其仍舊擔任昆陽守將。吳將軍見劉琮如此,感激之餘,不由生出幾分僥倖之心。對那幾家大族雖未立即釋然,卻也總算明白了其用意。
“報!大將軍!加急軍情!”一名斥候飛馬趕上劉琮,從背囊中取出油布裹得很嚴密的軍情文書,交予劉琮身前的近衛。那近衛對過印信之後連忙拆開,遞到劉琮手中。
劉琮接過之後展開閱覽,見是趙雲所書,言其率兵逆漢水而上,卻遭遇大雨,漢水暴漲,船隊行進艱難,恐不能按之前預定時間攻入關中。
這種情況早在出兵之前便已有所預料,所以劉琮看完之後只是微微皺眉,並沒有感到太過意外。其實以目前關中的空虛情況,即便趙雲所部未能及時與高順、張繡所部同時發動進攻,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若是韓遂率兵趕回關中的話,形勢恐怕就將為之一變。彼時趙雲所部,很可能就會成為關鍵的“勝負手”。
就在劉琮率領部下冒雨前行之時,襄城守將已從斥候得知,敵軍距襄城已不足二十里之地。
這名守將立於城頭之上,望著濛濛雨幕,心中並沒有糾結太久,便做出了決斷。他讓近衛傳來麾下將校,進了城樓之後,還未等諸將校落座,便轉身說道:“今荊州軍由劉徵南親率,即將兵臨城下,諸位可有與此城共存亡之念?”
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其中一人稍一沉吟,越眾而出,對這名守將問道:“我軍兵微將寡,援軍又將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