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難道還抱著別的心思?

劉琮有些疑惑的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斷然不會放過張魯,也絕不會允許天師道繼續存在下去。不過這個過程也許會很長,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反覆,但是劉琮覺得與其放任不管,不如嘗試去做。畢竟自己知道該如何去做,才能最大程度的爭取人心,只要一直堅持下去,總會有成功的時候。

從地理上而言,奪取了漢中之後,固然可以進退自如,威脅關中,控扼巴蜀,但劉琮也很清楚,地理因素雖然重要,但絕不是在政治興衰和軍事成敗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戰國時吳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因此在劉琮看來,決定政治興衰和軍事成敗的根本性因素,是政治、軍事本身上的積極進取,而劉琮也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所以才會取得今日之成就。

正所謂“險可恃而不可恃也。”言其可恃,是其自有在政治軍事上的價值,而不可恃則是這句話的重點所在,就是說不能因有險可恃而放棄了民心所向,若是在政治、軍事上積極進取的前提下,因地設險,防患於未然,甚至以弱敵強,都是可以的。險之不可恃實在戰略乃至政略層面上而言,險之可恃則是戰術層面上的。

對於劉琮的這個觀點,法正也深以為然,他本來還對自己看出漢中的重要性而略有些沾沾自喜,但現在看來,劉琮所站的高度比他要高許多,乃是著眼於全域性,遠遠超出了軍事上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