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訊息,可見刺殺這種事,到底是最微末的下流手段。好在方才沒被周泰得手,否則即便不死,也要受傷,最重要的是影響太壞。
想到方才捨身撲出的呂蒙,劉琮便含笑道:“子明,隨我來!”
第264章 遣軍攻伐子欲乎
“將軍有何吩咐?”呂蒙並不因方才自己救了劉琮一命而自鳴得意。實際上他現在表現的更為謹慎,聽到劉琮的招呼之後,立即躬身回道。
劉琮也不上馬,一邊向中軍營帳行去,一邊說道:“吾設江東三營,收各將校部曲之事,想來在營中已傳遍了吧?不知子明對此,有什麼看法?”
“將軍設立三營,蓋為收精銳、裁老弱而成新軍之故,對此蒙認為很有必要。然而……”呂蒙看了眼劉琮,欲言又止。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而是之前劉琮對他們的冷淡,實在讓呂蒙有些隱隱懼怕,有些話也就不敢輕易說了。
劉琮鼓勵的看了他一眼:“但說無妨!”
呂蒙也知道這是個能讓自己受到重視的機會,當下一狠心,對劉琮說道:“然各將校領部曲成軍,早已習以為常,上下相知,同心同德,故能如臂使指,若按三營之設,則自此後將士分離,恐不利於三營戰力。”
他今年到底才二十三歲,少時家貧無力讀書,這些年又久在軍伍,關注的側重點不同,自然眼界受限。所以才會從戰力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對此,劉琮倒也不覺得意外。呂蒙能考慮到這些,就說明他對此事有過思考,雖然並未表露出不滿的情緒,但這種擔憂,也多少反映出呂蒙對此事不滿的態度。
“說到戰力,那便說說這次荊揚之戰吧。”劉琮微微一笑,對呂蒙說道:“孫伯符在時,嘗與琮在彭澤一戰,彼時我水軍實力佔優,加之出其不意,才得以戰勝。然而江東軍雖敗,實力卻並未受到太大損失。那之後琮領兵二圍許都,孫伯符引軍東歸,試圖北上,說實話荊揚兩軍實力在那時,還相差不大。但是自孫伯符死後,為何江東軍卻屢戰屢敗?是將士不肯用命,還是鬥具鎧甲不如荊州軍?”
這些問題,呂蒙最近也經常反覆思考,聞言感慨道:“蒙對此也深有疑慮,說起來前討逆將軍在時,東征西討蕩平江東,何其快哉!怎麼與將軍對上,就總感覺束手束腳,全沒了之前的氣勢?蒙愚鈍,思之不解。”
劉琮笑道:“孫權用兵乏善可陳,又不肯信任周都督,雖然能以奇兵突襲皖城,在這種兩軍對陣的交鋒之中,卻剛愎自用,最終才會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
呂蒙有些納悶的看了眼劉琮,不明白說三營之事,怎麼又說到孫權失敗的原因上來。
“其實,江東世兵之制未嘗不是敗因之一。”劉琮見呂蒙不解其意,便只能攤開了說道:“自二戰虎林之後,水軍已基本不聽孫權排程,牛渚營中各部呢?及至到了無錫,發生譁變也就毫不意外了。”
這便是劉琮設三大營的真實用意了。兵權收在手中,一切軍令排程,皆出自於將軍幕府,擁兵自重的事情不用想,就是想要臨陣逃脫,也得掂量掂量部下會不會跟你走。
呂蒙雖然性格衝動但絕對不是愚笨之人,腦瓜子靈活著呢,更何況劉琮已經說的這麼明白?這想通以後,他便立即盤算起來,兵可以不是自己的,但戰功卻是誰都搶不走,奪不去的。只要還有戰爭,那就有他用武之地,還怕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見呂蒙雖然沉默,但眼神頗為明亮,劉琮笑道:“子明現在才是別部司馬吧?以吾看來,以汝之才,便是做個校尉都足可當得,只是聽說你以前不讀書?”
聽到劉琮說起現在自己的官職,呂蒙有些慚愧的點了點頭,緊接著劉琮說他足可以當個校尉,心下一喜,然而再聽到不讀書的話,他就更有些不好意思了:“少時家貧,無力讀書,故隨母南渡,投奔姐夫,之後便在軍伍中廝混,更沒有時間讀書了。”
劉琮深深的看了眼呂蒙,對他說道:“以後還是要進學讀書,總是會有受益的。琮少年時也不喜讀書,專好舞槍弄棒,及長才知謬誤。再說也不是讓你學那等儒生,鑽研學問,但凡開卷,粗略閱讀以明事理而已!琮自受任南陽以來,始讀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意性朗悟,學必得之,怎能輕言放棄呢?以琮看來,現在就應該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更何況你我?”
這番推心置腹,以己為例的話令呂蒙心中感佩莫名,眼圈有些發紅,他深吸了一口氣,對劉琮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