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精而不在多,人馬越多對糧草的損耗就越大,反倒不如精兵靈活自如。”劉琮見狀,微微一笑,對諸葛亮說道:“何況益州有東州兵,多從荊州、關中遷徙而去,你可以在東州兵上打打主意。”
東州兵的情況諸葛亮也有所耳聞,這次益州叛亂,就是因為東州兵在益州劫掠太甚而劉璋不能制止,這才引發益州大族聯合起來反叛劉璋,討伐東州兵。
現在看來,未嘗不可以利用……
第148章 忽聞水軍疫氣發
若覺得本站不錯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大戰在即,諸事繁雜,不過劉琮並沒有事必躬親,而是充分放權。身為荊州牧守,州內政務他大多交由賈詡、蒯越等人,軍內之事則委與徐庶,至於趙雲、魏延等將,各領其部或自南陽開拔,或駐守襄陽,等待大軍出發。
因選拔郡兵精銳由陳宮主事,劉琮便將其授為從事中郎將,陳宮既知劉琮意圖,便首先將自己的部曲裁撤,精壯留下編入各軍,老弱全部屯田。他以身作則,荊州其他將領便無話可說。
時至今日,這些荊州老臣舊將若還是看不出劉琮與劉表的不同,那這些年算是白混了。不過正因為劉琮胸懷大志,不甘於自保,才讓很多人覺得看到了希望,從前的猜測和揣摩,現在都逐漸變為了現實,讓他們如何不喜?至於所部士卒抽調混編,對他們來說,也就沒什麼不可接受的了。
此次對江東用兵的同時,還要遣偏師入蜀,既然決定用諸葛亮為帥,張繡為將,那麼諸葛亮也必須有相應的官職,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很難統御部下。
在徵詢過賈詡和徐庶的意見之後,劉琮在四月十八日正式授予諸葛亮懷遠將軍之職,行監軍事。劉琮雖然是朝廷正式冊封的二品鎮南將軍,有徵闢掾屬之權,但懷遠將軍為五品雜號將軍,本是朝廷才有資格授予的,不過如今這年頭誰還把朝廷的命令當回事?自封的將軍滿天飛,私相授受的也不少。至於江東孫氏更是父子相傳、兄終弟及。
以張繡為將出兵益州是賈詡的提議,他雖然沒有明言,但劉琮敏銳的察覺出其提議後隱藏的意圖。
自張繡接手其叔父張濟的人馬,又在宛城紮根之後,如今也過去了四五年時間,久駐南陽,總會枝葉蔓延,實力暗增。賈詡此舉,乃是防患於未然。劉琮雖然與張繡相交莫逆,且有師兄弟的關係,但劉表之死殷鑑不遠,賈詡深諳人心易變之理,這才會有此提議。
不以情而以理,不以陰謀而以陽謀。這是毒士賈詡無意中給劉琮上的一課。
任何集團之中都會有派系、山頭的存在。對此劉琮覺得很正常,但目前來看荊州正處於上升階段,外有強敵環視,所以大家還是很同心協力的。不過隨著將來地盤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可以預見到未來肯定會有更為強力的派系。現在不就有端倪可尋了嗎?
當然劉琮沒打算玩帝王心術,他覺得只要自己能搞保持強勢,荊州集團就不會出任何問題。
何況現在主要的精力,是如何掃平群雄。
張繡接到軍令,整頓兵馬,轉運糧草尚須時日,劉琮便先將益州求援的使者和張松一同召到官署之中,言明將派兵入益州平叛。那使者聞聽之後,喜悅的無以復加,連聲道謝。倒是張松有些疑惑,這些日子聽說荊州要對江東用兵,怎麼還會分兵相助益州?
“子喬神思不屬,莫非思鄉心切,此時已神遊歸蜀?”華歆見狀,出言說道。這老頭自去年歸降荊州後,被劉表奉為上賓,經常與之座談,品評人物、勢論天下。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可惜好景不長,劉表被害之後,他本有些心灰意賴,不過劉琮可沒忘記他,此次出兵益州,便請他為軍中議郎,參謀軍事。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借用華歆之名,收攏益州人心。畢竟在這個時代,名聲還是很有用處的。
張松聽了連忙搖頭,當初自己擔憂蜀中生亂,沒想到竟成事實,以前還曾想過向劉琮借兵,誰知道孫策身死,劉琮要傾力東進。在他看來,這時候借兵平叛實在有些不大合適,可沒想到劉璋派來使者相求,劉琮這就答應了。
他現在心中頗為掙扎,一方面張松畢竟是蜀人,家鄉遭受兵災心情自然沉重,另一方面,他又從劉琮的這個決定之中,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若是按照常理,劉琮本當舉荊州之全力,對付江東孫氏,更何況北有曹操,南有交州,分兵駐守防備,斷不可少。可是劉琮卻答應出兵相助,這其中若是沒有巨大的利益,怎能讓他這種緊要關頭,做出如此決定?難道真如劉琮所言,是感念宗室之情,不忍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