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遲震?”
蒙赤行與畢玄聞言再次對視一眼。
隨後蒙赤行回頭看向裴行儉,指著問道,
“如果尉遲震在南邊衝擊大將軍的大旗,那麼這個人又是誰?”
大旗是軍隊統帥的象徵。
各個皇朝行軍作戰,人員眾多,不可能每個士兵都認識統帥是誰。
也不需要每個士兵都認識統帥,這樣反而不利。
因此,為了指揮戰鬥,通常會在戰前公佈大旗。
由各大君王授予各路將領。
統帥的旗幟,就被稱為大旗。
樹立在中軍大營之中,表示統帥與各位士兵、各級將領同在。
大旗在,統帥在。
大旗斷,統帥亡!
因此,中軍大旗是軍隊的靈魂,也是最容易辨認的標誌。
博爾忽擁有十萬大軍,圍攻的又是陷入孤立無援的五千唐軍。
所以一直以來,他的中軍大旗都大大咧咧地樹立在南門大營之中。
以前這裡士兵最多,高手層出不窮。
但在王孝傑五千援軍出現在北方時。
博爾忽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戰機,竟派出各路大軍,擺出要圍剿王孝傑五千援軍的態勢。
還調動了蒙赤行、畢玄等高手前往。
元軍原本擅長野戰,不擅長攻城。
這也是博爾忽率十萬大軍圍攻雁門關十天未能得手的原因之一。
包圍五千王孝傑的軍隊,引誘城內殘餘唐軍出戰。
如果他們來,那麼攻城戰就會變成圍點打援的野戰。
如果他們坐視不理,那麼就在他們面前慢慢消滅王孝傑的援軍。
這對城內殘餘唐軍計程車氣,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繁華的都市戰場,即使擁有最先進的武器和像尉遲震這樣的猛將,又能怎樣呢?
至於城內的唐軍是否會趁機反攻,衝擊自己南部的中央軍營,身為著名將領的博爾忽自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深知,自己這邊也損失了近萬名士兵,儘管大部分是後勤人員,但從比例上看,唐軍的損失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