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中央科學研究委員會,也就是新成立的中科委。
中科委直接隸屬於內閣科技工業部,屬於副部級機構,而中央科學院此前享有的正部級編制則取締,包括原有的中央核物理研究院、中央航天研究院、中央計算機研究院、中央機械研究院、中央材料工業研究院、中央地質研究院、中央航空研究院、北京航空工業研究院、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東北電子科學研究院、上海電子科學研究院、北京半導體工業研究院、東北船舶工業研究院、東北汽車工業研究院、東北冶金工業研究院、華北冶金工業研究院、西北工業研究院、東北化工研究院等等全國範圍內的122所研究院都脫離地方和中央科學院,直接隸屬中科委,其餘的一些科研機構直接併入本省國立大學。
透過這一系列的改革。中央科學院徹底脫離原有的政府機構體系,成為一個獨立於政府運作的社會機構,由中國科學協會主持運轉。而中國科學協會的經費主要來源還是皇室的贊助。
這些國立研究院和私營機構不同,它們主要從事基礎理論和基礎工業工藝的研究,它們也接受企業的贊助,同企業一起協同研究新科技和新的工藝技術。為企業提供理論技術支援。
在現代工業中,基礎理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拉直法單晶生產工藝的基礎就是揚。柴克拉斯基的柴氏晶體理論。在機械工藝理論上,沒有結構力學有限元法理論就沒有現代數控機床,在冶金領域,沒有微晶衍化理論就沒有超級鋼和微晶合金的誕生。
沈飛和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的合作還是深入的,包括激波理論、小展弦理論、三角翼空動力系數都是兩家機構一起進行,在渦噴、渦扇、渦軸、渦槳引擎的研製過程中,基本也是沈飛搞工藝研究。東北航空研究院搞理論測算和推論。
公司之間交流技術的可能性很低,除非是購買技術專利,但是在理論研究院內部,雖然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和上海航空工業研究院一直是很重要的競爭對手,雙方在理論領域的交流則依然是非常頻繁的。而上航院同江南福道公司也是極其重要的科研同盟,透過理論的突破和傳播,國內公司才有基礎一起擴大科技和工藝實力。
總體來說,帝國在世界科研領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推動帝國科研領域進步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分別是國家、企業、社會機構及大學,三個方面相互結合,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學術理論、應用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
現在確實是戰爭時期,但在鉅額的軍費開支和推動之下,帝國在1940年的全國科研投資又將突破新高,將首次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據7%的比例。
這個比例是非常非常之高的,這意味著帝國在1940年的全國科研總經費將超過170億中圓,即便將德國這個瘋狂的國家計算在內,中華帝國在這一年的科研投入總規模也相當於英法美蘇德日意七國總和。
當然,中華帝國在1940年的國民產值總量也相當於美德蘇三國總和——德國是很厲害的,德國在兼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加上軍工業的瘋狂擴張和積極對蘇備戰,其經濟總量一直處於瘋狂的激增過程中,在1937年就已經超過粗放式的蘇聯躍居世界第三的寶座。
從整個輕重工業的總規模來看,中美德蘇絕對是世界上的四大國,英法已經不行了,日本沒有朝鮮、臺灣、東北併入計算產值,實際規模就更不行了,加上1933年之後陷入同中國的軍事競賽中,窮兵黷武到了極致,對經濟損傷極大,到了1938年的時期反而滑落到了義大利的後面,在中美德蘇英法意日的排名中位列第八位,並且被義大利甩開了一個較大的差距,又被後面近十年高速發展的巴西追趕著。
中國的國民產值總量在1938年則是美國的1。83倍,德國的4。6倍,蘇聯的6。3倍,日本的24。5倍。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能夠在第三次中日戰爭中撐到第二年,甚至能撐到第三年、第四年,本身還是很光榮的一件事。
至於日本斷定中國的綜合實力只是日本的7倍左右,軍事實力只是日本的2倍,相對差距還不如中日甲午戰爭時期那麼大,以至於最終得到“日本擊敗支那機率更高”的結論,那就只能說是日本的主觀意願決定了它的評估結果。所以才會讓大本營睜著眼睛說瞎話。
在如此強大的中國,瀋陽就是這個中國皇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
作為中國現代工業和重工業的發源地,瀋陽從一開始就擁有得天獨厚的根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它也帶領中國成為世界工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