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5部分

珍寶的地方。

文淵閣可是說是一處儲藏古物之地,其閣名始於明代,亦始建於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始創宮殿於蘇京,即於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

後來明成祖遷都天京,仿蘇京已有規制營建天京宮殿,其宮中的文淵閣也隨之建成,而永樂大典就是在文淵閣開館編著,並且儲存在文淵閣中。

至於蘇京皇宮之中,所儲藏的古籍,也是被明成祖下令運至天京文淵閣中貯存。

文淵閣初期承載藏書,編書功能,並用作天子講讀之所,同時還是閣臣入直辦事之所,隨著明代政治的發展,逐漸演變為事實上的秘閣禁地。

從明成祖開始,文淵閣就有內閣之稱,而至明英宗正統年間,文淵閣已然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秘閣禁地,世宗嘉靖之時,文淵閣已然成為了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閒雜人等,不得擅入。

而現在是萬曆年間,恐怕這文淵閣已然更加重要,更加機密,陳逸看了看手中的令牌,不知道靠著這塊令牌,能不能去到文淵閣之中。

從三清觀的玄妙閣中就能夠知道,一些古籍善本之中,蘊藏的鑑定點不比其他古玩要少,而且其珍貴程度,較之其他古玩文物,也是猶過之而無不及。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文淵閣

文字是記錄整個人類社會發展文明程序的載體,沒有文字,人類的文明不可能發展起來,所以,在這些古籍善本之中,有著非常濃郁的靈氣。

在玄妙閣僅僅一個道觀的藏書室中,他就獲得了二萬多的鑑定點,可以想象,這集整個國家珍貴古籍於一身的文淵閣,能夠獲得多少的鑑定點。

明代兩個文淵閣,最後都是不復存在,在明英宗正統年間時,蘇京皇宮發生火災,文淵閣及其所餘書籍皆付之一炬,現在是萬曆年間,距離正統,已然有一百餘年了,所以,蘇京文淵閣中的書籍,想看是看不到了。

而天京的文淵閣,會隨著明王朝的滅亡,在戰火中被毀,雖然不知道其中的書籍有沒有全部毀於一旦,但是可以想象,大部分的書籍,都會被損毀。

在現實世界中,陳逸在故宮中所發現的古籍善本,數量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清代宮廷的舊藏,而不是明代。

所以他現在處於明代副本世界之中,如果能夠進入文淵閣之中,那就會觀看到許多在現代世界,所看不到的古籍善本,鑑定點或許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些古籍善本中記載的東西。

據史料記載,明初的國家藏書,是以元朝內閣所藏的宋,金,元三朝典籍為基礎而建立的,在明太祖時期,北伐軍攻入元大都,將其內閣藏書,盡收囊中,並送回蘇京。

根據正統年間。明代著名大臣。學者。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楊士奇所編寫的文淵閣書目來看,文淵閣**有七千餘種書籍,達四萬餘冊,估計在十萬卷以上。

這些書籍,自從蘇京皇宮中取來,沒有一個完整的書目,所以楊士奇率領一些人進行了詳細的編寫。

說起楊士奇此人。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從建文朝到正統,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餘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可以說他的一生,見證了明朝的盛轉衰。

一想到文淵閣中所珍藏的那些古籍善本。陳逸的心就充滿了嚮往,他想了想。雖然現在文淵閣已然成了內閣的機密要地,但是怎麼也要試上一試,否則的話,他真的不甘心。

更何況,昨天皇帝答應了他,要讓他隨意出入宮廷,觀看一些古董珍寶,那麼這些古籍善本,同樣屬於古董珍寶的行列。

陳逸拿著這塊令牌,按照現代世界故宮中文淵閣的位置而去,走在半路上,他的內心覺得有哪裡不對勁,當他看到了那熟悉的文華殿時,不禁拍了拍腦袋,搞錯了。

明代的文淵閣在戰火中被毀,而清代的文淵閣一直是有名無實,在乾隆年間才開始動工,只不過修建的地方,並不是原來文淵閣的遺址,而是文華殿後面的聖濟殿遺址。

這聖濟殿在明代是太醫院的所在地,基本上都是一些太醫或御醫所呆的地方,自己這去到地方,是去看病,還是去抓藥啊。

如果說李時珍這老爺子還在太醫院,那麼陳逸覺得去看看也無妨,可是老李在嘉靖三十七年就從太醫院辭官還鄉了,之後才開始走遍大江南北,編寫本草綱目。

陳逸無奈的笑了笑,光是熟悉了現實世界的故宮位置可不行啊,這明代有一些建築與清代大不相同,至於這明代文淵閣的位置,他也是隱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