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並沒有急著帶陳逸二人前去機器前觀看,而是笑著向陳逸問道。
陳逸沉吟了一下,然後如實的回答道,“古老,我對玉器的一些特點,瞭解的很多,但是對於玉雕的過程,卻是知道的十分稀少,只是知道玉器是用人工雕刻打磨而成的。”
“陳小友,告訴你,實際上玉器並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石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研磨出來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這就代表著玉器的加工過程,一般行話不會叫做玉雕,而叫琢玉,只不過為了更便於理解,不知不覺間,便稱之為了玉雕,走吧,正好其中一位老頭要做一件玉佩,我們可以從頭到尾的觀看玉器的製作過程,也算是為陳小友解開玉雕的神秘面紗。”
聽到陳逸的話語,古老笑著向陳逸講述了一些玉雕的知識,讓陳逸不禁感覺到收穫豐厚。
玉雕玉雕,聽多了,自然認為玉器是雕刻出來的,卻沒想到是用一些硬度大的東西一點點琢出來的。
在走到這些機器周圍時,陳逸發現了旁邊一些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玉器,大致一看,約有幾十件之多,而且每一件都是十分的精美,看其玉料,與外面的劣質玉料大不相同,這是用了真正的和田玉或者翡翠雕琢而成。
這時,他們走到了一個機器旁邊,一位老人正拿著一塊玉石,正比對著什麼,察覺到他們的來臨,頓時抬起頭,看了看,然後扶了扶眼睛,有些不悅的說道:“古老頭,不是說了,不要讓人來打擾我們嗎,怎麼又帶著人來了,今天輪到你和老白值班,這有些不合格啊。”
“咳,這兩位對於我們玉雕文化十分的好奇,而且這位陳小友,是一位鑑定師,對於玉石文化有些瞭解,所以我帶著他們來看看,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我們嶺州玉雕,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古老咳嗽了一聲,然後笑著說道。
這老人看了看陳逸二人一眼,然後點了點頭,“哦,鑑定師,那好,讓他們不要說話,靜靜的在旁邊觀看就是。”
第二百六十七章玉器的製作
“這位小友,不知你喜愛什麼模樣的玉器,我可以幫你做出來。”忽然,在機器後坐著的那名老人向著陳逸問道,他是知道古老剛才說這小夥子是鑑定師,對玉石文化有些瞭解,既然如此,那麼就看他知不知道這些基本的常識。
“老爺子,有句話叫做因材施藝,不是我想要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是要看這玉石適合什麼,根據人的意志,無疑會損害大自然賦予玉石的靈性。”陳逸微微一笑,朝著這老人說道。
聽到這番話語,這老人有些訝異,然後點頭一笑,自顧自的在玉石上畫了起來,而古老則是欣慰一笑,沒想到陳逸心思靈敏,沒有上這老頭的當,回答的有理有據,這說明了其對玉石文化確實有著瞭解。
這老人手中所拿的是一塊橢圓形的玉石,看著其中間靠下的地方,有一部分突起,老人拿起毛筆,在這玉石上圓了一個惟妙惟肖的人形輪廓,而這個輪廓所代表的人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正是挺著大肚子的彌勒佛,以這塊玉佩的特點來看,製作這彌勒佛可謂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那中間靠下突起的地方,正好可以作為彌勒佛的圓圓的肚子。
彌勒佛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在華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是那張比吃了蜜都甜的笑臉,二則是那一個圓滾滾的肚子。
看著老人隨手幾筆,便將這彌勒佛的輪廓在並不平整的玉石上勾勒了出來,陳逸面上帶著認真。仔細觀看著老人的動作。
學習玉雕。自然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否則,只是根據自己內心所想去雕,那麼雕出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會是失敗品。
“陳小友,因材施藝,就是根據這塊玉料的顏色,紋理和形狀來設計雕琢題材,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玉料。而且要儘量摒棄玉石上的一些綹裂暇疵,讓玉石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眾人。”看著陳逸認真觀看的表情,一旁的古老不禁笑著說道。
這塊玉石勾好模樣之後,便被這老人拿到一些機器上進行雕琢,很快,一個大概的彌勒佛形態,便被琢磨了出來。
只不過,現在有了形狀之後,之前畫在平面玉石上的毛筆輪廓已然看不到了。這一次,老人再次拿起細細的毛筆。在這個立體的玉石輪廓上畫上了細節,以便於進一步雕出立體的形狀。
在古老的一些介紹下,陳逸不禁對於琢玉一些主要的工具,有了最為基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