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控制了臺灣,老夫在廣東剿匪,殺了將近萬人,才安定了兩廣,劉樹棠控制了浙江。這是我們淮軍能掌控的地方。”
宋驍飛道:“恩師還忘了幾個地方,朝鮮、越南、還有歸屬臺灣的琉球,都是我們淮軍的地盤,當時我們遷了二百萬災民入朝鮮,二百萬災民到越南,五十萬災民到琉球等地拓荒,現在他們多數人已經在當地紮根,對我們感恩戴德。聽說越南和琉球等地的民眾現在都對恩師燒香膜拜。”
李鴻章問:“還有這等事?”
宋驍飛道:“千真萬確!我和當地駐紮的淮軍將領有書信來往。另外,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安徽巡撫王之春也和學生電報聯絡,表示支援恩師。張之洞甚至建議,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如若遭遇不測,中國應該向美利堅合縱國學習,採取聯邦制,由恩師出任首任大總統。”
李鴻章聽了擺擺手,道:“當務之急,去擺平京城裡的洋人,希望他們儘快退兵,國家往何處去,採用何種政體,這個是下一步考慮得多事情。在江南大營還有旗兵六萬,我們不能過於著急。 ;”
宋驍飛道:“恩師說得有理。不過學生建議恩師認真考慮張南皮的建議。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大清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本來氣數早盡,因恩師的緣故,又讓慈禧太后多染指三十年,天下漢人,苦滿清韃虜久已,恩師這次在粵,剿殺的萬名匪徒中,恐怕有一半是反清復明的漢人吧。剩下的旗軍,就交給學生好了,只要六千新軍,半個月內,學生必破江南大營的六萬旗兵。”
劉銘傳聽了宋驍飛的話,道:“老弟,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現在慈禧太后已死,中國是該改朝換代了!要是打旗兵,也算我劉六麻子一個!”
宋驍飛道:“兩江總督劉坤一大人也覺得,就算慈禧太后不死,她給國家帶來如此大的巨禍,已經不可能再統治天下。”
李鴻章沒有最終表態,只是說:“茲事體大,容老夫再好好考慮考慮,改日再議。我們先回天津城,和洋人談判再說,洋人的軍隊撤出北京城,中國才可能有未來。我明日就和各國公使談判,看他們會開出什麼條件!”(未完待續。。)
第四章 離間之計(求訂閱支援)
ps: ; ;求訂閱,支援正版
宋驍飛建議過兩天再和洋人談判,他在李鴻章耳邊悄聲說了自己的主意,李鴻章點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和談之前,李鴻章給各國公使寫了一封言辭誠懇的信,他說:“端王是慈禧太后的耳目,正是他將慈禧太后帶入了無可挽救的深淵。老夫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次向列強開戰,釀成大禍,乃是慈禧太后偏信愚昧的端王才招致的,端王應該羞愧地將頭埋進土裡,在他的頭腦裡,充滿著仇恨和爛泥!慈禧太后自己也因此命喪黃泉,皇帝也不知所蹤,中國將盡力賠償各國的損失。”
李鴻章的信,將宣戰責任歸咎端王載漪,還由宋驍飛交給容蓉主辦的《強國報》以號外的形式刊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上海《申報》、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萊茵河報》等當即頭條轉載,據此向世界宣佈了慈禧太后死亡和光緒皇帝失蹤的訊息。
以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為首的十一國公使,接到李鴻章的信,對慈禧太后的死和光緒皇帝的失蹤特別驚訝,他們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果,紛紛發電報回國,說中國將會有鉅變。各國的皇室“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覺得大清帝國皇帝和皇太后已死,已經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教訓中國人的目的達到,氣消了一半。
李鴻章和各國公使的談判在天津的利順德大飯店舉行,這是一座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的飯店,四層樓,1863年建成,距離北洋軍校和宋驍飛的府邸不到一里地。在三樓的一間大會議室裡,擺了一張長長的方桌。朱爾典等人西裝革履,穿著燕尾服,戴著白手套,坐定後,等著李鴻章的到來。
李鴻章此時的身份是大清國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名頭多得嚇人,他身穿著一品仙鶴官服,頭戴三眼花翎,左手臂上戴著黑紗去和朱爾典等人談判,他首先給各國公使介紹了這黑紗是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戴的。然後很悲痛地說:“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腦子裡,四德和五倫,是最基本的道德,四德,即是忠、孝、節、義。五倫即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其中。四德之中。以忠君為基石,五倫之中,君臣關係又是之首,這是我國建立德政的基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