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無此戰。獻果焚香夾道迎,痛飲黃龍何足算!”
鎮南關一戰,確實是晚清帝國對列強絕無僅有的大勝仗,各國駐華公使紛紛對李鴻章表示祝賀,赫德甚至說:“自此以後,中國在外交場中,將不再被認為‘不足道’了。”
西方國家,在文藝復興後,普遍把國民個人的生命看得至高無上。政治家出兵打仗最怕死人,因為士兵家屬可以到議。會和王宮附近隨便遊行示威,表達自己的憤怒。
鎮南關慘敗,法國兵戰死兩千多人,早就對戰爭不滿的數千名法國民眾衝到法國國民議。會所在的波旁宮門前,高呼:“打倒費茹理!打死費茹理!消滅費茹理”。法國議。會當晚就召開了緊急會議,罷免了總理費茹理和他的整個內閣。
這時,有一位大清高官最先跳了出來,上奏朝廷,呼籲朝廷要趕緊抓住這有利時機,跟法國人議和。你絕對想不到,這位可能被很多五毛罵為“愛國賊”的大清高官,不是李鴻章,而是駐法公使曾紀澤,曾國藩的二兒子,他之前一直是主戰派的代表,這時為什麼會突然要求議和呢?
身為駐法公使,曾紀澤明白,法國當時畢竟還是工業強國,中國可以一戰打敗法國,也可能再戰打敗法國,但絕不可能三戰還打敗法國!所以,打贏之後,趕緊議和,割地賠款什麼的都可以免了。他深知對法國而言,內閣總理不像中國皇帝,內閣倒臺就是屁大點的事,馬上就會有新內閣上臺,甚至政府關門都沒啥問題,這是很多中國人永遠無法理解的事。就像很多中國人永遠也理解不了李鴻章的外交思想,給他貼上“投降”、“賣國”的標籤。
李鴻章此時的想法,和曾紀澤是一樣的,見好就收。因為這一戰,李鴻章幾乎把淮軍的老本都賭上了,最後鎮南關大捷還有運氣的成分,不能再打了,也沒錢再打了。打仗是要燒錢的,這是清流們永遠不會明白的道理。中法開戰,中國以廣東海防、福建海防、援臺規越、滇桂借款等名義向滙豐銀行等洋行所借的外債共計七次,總數約為庫平銀一千二百六十萬兩。這還是直接用於軍費的數目,如果算上淮軍傷亡要發的撫卹金和損失的戰艦船廠,大清國庫空虛,耗不起了。
法國當時跟中國開戰時,還進行著侵略馬達加斯加的戰爭,李鴻章提出停戰,雙方一拍即合,講和了。這次法國敗得太慘,別無所求,李鴻章象徵性地開放了雲南和廣西的四個通商口岸,這也正是李鴻章想做的事。因為到這時,李鴻章已經透過官督商辦的方法,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大批民用企業,他需要跟洋人做生意,並不願閉關鎖國,正如他對宋驍飛說的那樣:“房子門窗關久了,裡面容易發臭”,李鴻章從來不覺得跟外國人通商喪權辱國。
中法一戰,慈禧太后意識到臺灣的重要性,聽從李鴻章的建議,在臺灣設定行省,劉銘傳任首任巡撫,宋驍飛因戰功,封為武功將軍,從二品,淡水大捷後他就帶兵趕回了朝鮮。
這一戰,清廷內部也發生了大地震。李鴻章的聲譽日隆,他和慈禧太后這對“黃金搭檔”相互配合,把親光緒皇帝的軍機大臣和“清流”大臣全部扳倒。因為光緒皇帝已經快到親政的年紀,再等兩年,慈禧太后就hold不住了。
慈禧太后先是以“委靡因循”的罪名,把恭親王為首的軍機大臣全部罷黜,然後硬說恭親王有病,讓他安心在家養病;軍機大臣寶洌г�吠誦藎�詈柙濉⒕傲�刀�兜饔茫晃掏�樃鎦傲羧危�順鼉��Γ�廊蝗ヘ骨旃�棠曖椎墓廡骰實鄱潦欏U庋�煥矗�導噬轄饃⒘蘇�鼉��Γ��蟠筧ǘ覽俊�
而清流“牛角”張佩綸,儘管榮壽公主一再哀求慈禧太后不要治罪,但上書要治他罪的人從乾清宮排到了午門外,人人皆曰“要殺”,李鴻章說情,張佩綸最後才沒死,被流放到察哈爾戍邊三年。
至此,慈禧太后才算一人獨攬朝廷大權,再也沒有大臣敢在她的耳邊唧唧歪歪。而李鴻章,在朝堂上的對手,也就只剩下左宗棠了。
偏偏左宗棠,年過七十了,還是那臭牛脾氣,在朝堂上公開指責李鴻章是“軟骨頭”,批評李鴻章和法國人議和“有傷國體”,碰到大臣便拉過來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大談自己的高見:“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才剛過六十歲,正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