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費迪南大公已經傷心欲絕,決心消滅塞爾維亞,在最後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時屆滿之前,就指揮奧地利部隊在塞爾維亞邊境動員了。
這引起了歐洲大陸的驚慌。俄國通知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立即動員。聖彼得堡感到無可奈何的憤怒。那時沙皇政權由於在中俄戰爭中敗於中國,接著又非常困難地鎮壓了布林什維克的革命起義,仍處於筋疲力盡中。但英國和法國承諾就免除沙俄的戰爭賠款,並且支援俄國和德國作戰。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賭一把。
因為俄國和英國、法國的同盟,加劇這場危機。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參加進來,提議德、法、英、意開會調停奧、塞不和,他還說,如果拒不同意。會導致世界輿論以為奧地利和德國在故意發動一場戰爭。
作為答覆,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為了使奧匈帝國的皇帝在宣戰書上簽字,費迪南大公指使貝爾希多爾德偽造一份報告交給自己的叔叔,聲稱塞爾維亞士兵已經向多瑙河上奧地利的部隊運輸船舶開火,更有甚者,塞爾維亞部隊已經襲擊在特梅斯。庫賓的帝國皇家部隊的一支分遣隊。
翌日,貝爾希多爾德答覆英國,他未能考慮格雷的建議感到抱憾,因為它“已被事變所壓倒了”。
戰鬥的陣容不久就包括其他國家在內,包括德國、法國、英國、俄國等。還有一些小國。門的內哥羅加入塞爾維亞這一邊,反對奧地利。長期以來對俄國圖謀君士坦丁堡感到驚慌的土耳其,同德國結盟。義大利宣佈中立,聲稱奧、德從事侵略已使它們所訂的條約無效。保加利亞不久參加中歐強國的陣營,所有歐洲強國和巴爾幹國家最後都捲進去了。
德國和法國的戰線。很快變成了主戰場。
自從普法戰爭之後,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已經成為法蘭西民族堅定的怨念。正是在這種從強烈渴望演變而來的心理驅使,法國人一直將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邊境,以待有一天能夠收復失地,甚至攻入柏林。
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戰略計劃中,正是利用法國人急於奪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爾薩斯。洛林一線部署較弱兵力,吸引在北方也就是德軍的右翼部署重兵。改用右翼重兵一側包抄的方式,從馬斯河兩岸鋪天蓋地越過整個比利時,象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樣橫耙全境,而後沿整個比法交界線進入法國,再循瓦茲河流域直下巴黎。
因為法**事工程師於是以沿著一百五十英里法德邊界的四個城市為中心。構築了一系列堡壘。東南從瑞士的堅不可摧的屏障阿爾卑斯山開始,堅固的混凝土堡壘從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伸展開來。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設計了一個寬闊的缺口,作為準備敵人進入的巨大陷阱,然後用從掩護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體中發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殲滅。凡爾登以北約二十英里,就是盧森堡、比利時和崎嶇的阿登森林。
面對著這種難以克服的稜堡。德國參謀總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伯爵設計了一個透過廣闊的比利時平原侵入法國的戰略。比利時這個小小工業化國家,提供了有充分鐵路、公路、河流和運河的一條不費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國的邊境是不設防的。
施裡芬這位能幹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群書的人之一。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啟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施裡芬擬定了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這個築壘地區為樞軸,由七十九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國人在這個繞著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
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面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只能面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面來對付從法國方面進攻的德國人。
施裡芬制訂的戰略,包括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裡芬只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
對於德國人實行右翼包圍的戰略,法國人是知情的,法國甚至還有情報人員得到過施利芬計劃的一部分副本,並報告給法軍總參謀部。但法國人依然不願意將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