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部分

棄了他們的東印度群島,結束了他們在這個群島上300年的統治,爪哇島上最後的一條訊息,透過一家無線電臺傳回了荷蘭:“現在,我們被擊敗了,下一個美好的時代再見。女王萬歲!”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國就攻佔了印度尼西亞,把荷蘭人趕出了南洋。最後,荷蘭政府花了相當於六百萬銀元的荷蘭盾,把荷蘭戰俘贖回了國,南洋基本上成了中國和英國的地盤,中國又多了一個工業原料基地,還有眾多的廉價勞動力,工業化的基礎更加牢固了。

第九章 中國收回香港

ps:

求月票、打賞、點贊支援正版

在中國人的文化典籍裡,爪哇島是個遙遠縹緲之地,比如要說記性差,就說“早就忘到爪哇國去了”;印尼的最主要的城市雅加達、萬隆、三寶壟、泗水、日惹等都在這個島上;鄭和七次遠洋航海,每次都到訪印尼群島,足跡遍及爪哇、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地,給當地人留下了友好的印象,其中三寶壟市還是紀念鄭和的“三保大人”得名;所以爪哇當地人對中**隊的到來;沒有多大的恐懼感。倒是朱象帝那些革命黨;人心浮動,不知道是該走還是該留。加上當地華僑和土著把這場大禍歸咎於革命黨,中荷戰爭之後,他們已經在爪哇呆不下去了。

在一個燈光昏暗的房間裡; 朱象帝和陳美其、宋仁教等十來個復民同盟會的骨幹商量去留。朱象帝穿著卡其布衣服;臉上毫無表情;他口若懸河講了一個多小時;沒用稿子,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面對面呼籲大家繼續支援他,到北美等地繼續革命。他的話很煽情,但是很多人已經不太願意聽了,時不時打斷他的話。陳美其從腰間掏出黑殼毛瑟槍,“啪”地摔在桌子上,大聲吼道:“我是跟定了總理,繼續革命的。誰反對總理,問我這把槍答不答應!”

現在擔任總務幹事的宋仁教這時站了起來,說:“最近陶章成的死,讓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些以暴力開始的革命,最終得到的,也只會是暴力。我聽說國內已經開始在搞憲政改革了,我們現在革命。還革誰的命呢?說實話,這次要不是中**隊及時出手,在印尼的華僑不知道有多少會冤死。那樣,我們就成為民族的罪人了!”

宋仁教的話引起了在座的人感同身受。他們也議論紛紛。朱象帝黑著臉。哼了一聲,說:“那你的意思呢?”

宋仁教說。“我在日本的時候,還專門研究過憲法,我意已決,已經準備回國了。也許回國還有我的一席之地。大總統已經下令赦免革命黨人。”

陳美其也站了起來。朝宋仁教喊:“你說什麼?你要回國和宋驍飛那個獨裁者合作?”

這時,一個高個子的年輕人站了起來,他眉清目秀,說起話來一股粵腔,他就是廣東海豐人陳炯明,此時二十六歲,他和章炳麟是好友。早在朱象帝要求畫押並宣誓效忠他個人時。陳炯明就未參加,一肚子意見。他有著良好的人品,不愛財,不好色。和陳美其這類愛賭愛嫖的人不是一路人,和宋仁教倒是趣味相投。

陳炯明也勇敢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同意宋老弟的話。也許我們以前錯了,用鮮血換來的共和,只會偏離共和。因為暴力得到的東西,也會終結於暴力!我已經聯絡了王士珍,準備回家鄉海豐效力了,已經獲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原來,王士珍發電報給宋驍飛請示,說陳炯明想回家鄉海豐。宋驍飛知道歷史上真實的陳炯明是一個人才,他是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畢生堅持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致力於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與那些想要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征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客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被汙衊為背叛革命的大軍閥。

宋驍飛知道,在歷史上,陳炯明在廣東深得人心,他出身底層,卻以秀才擅於軍事,知道武力爭來鬥去,士兵當炮灰,遭難的是下層貧苦老百姓,主政廣東後,實施推行他的“模範起信,聯省自治”政治主張,即他希望自己的模範起信,聯省自治政治主張得到西南各省的支援,從而在全國得到推廣,來促成全國共和,要是全**閥都這麼做,中國就跟美國差不多了。可惜全國只有一個陳炯明,雖然他的政治措施得到全國報紙,甚至海外媒體的讚揚,但沒有人在行動上支援他。即便這樣,他還裁減粵軍,減少開支。陳炯明深知軍人干政是當時社會的疾痼,嚴禁軍隊干涉司法,在全省設省縣鄉分設三級地方法院,下大力禁菸禁賭,在廣東東校場公開銷燬十四萬兩,價值四十萬元的鴉片煙,支援民間企業的發展,興建免費公立學校,實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