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2部分

層級都是完全不一樣。讓他們共同去監視那些被培養的文官官吏,把對敵人的工作轉到對自己人身上,這又是個大難題。

如果讓這兩個機構就這麼硬生生的上去查,非得鬧出亂子不可,李孟下達了命令,那麼下面的人就必須執行。

如何完善有效率的執行,這是一名有能力有水平的下屬必備的素質,五月底,在孫傳庭的建議下。原本一直是定位很模糊地“內帳房”,開始作為一個機構出現在膠州營的系統之中。

這個機構的名稱看起來倒像是寧乾貴屬下的部門,喚作“山東收支財賦清查司”,名義上是由原來的膠州營主簿,現在的齊國公長史袁文宏領銜,實際上則是由李孟內宅的女眷統領,並由劉福來、孫傳庭參謀。

清查司是在李孟許可下成立的機構,他地職權是清查山東各處產業收支賬務。避免有貪汙挪用等舞弊行為。

實際上這個部門的職權要遠遠大於他名義上的那些,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從前有意無意安插在內部的眼線和密探,鹽幫和商行對內的這一部分都有專人來負責,而對內的這一部分則是統合在清查司的屬下。

再有,平日間內帳房就有查閱各處檔案,抽調人員詢問的權力,在清查司正式成立之後,這個權力被正式化了。清查司地人員。有權在某地要求某人對調查某事或者某人做出配合,而被制定的這名人員有義務完全的配合工作。

清查司成立之後,孫傳庭和柳清揚、周揚短暫的交談後,周揚就開始從濟南府各州縣衙門抽調有經驗的衙役和老吏加入清查司,其餘膠州營能完全控制的州府也是如此,大批經驗豐富的刑名老手紛紛加入,讓這個機構愈發地有效率和龐大。

不過。如果有人能看見孫傳庭的筆記,就會發現這位膠州營文官第一大才對成立清查司一事頗為的矛盾。

說是隨著山東地盤的擴大,文武各個部門的擴充,對人才人員的吸納都是勢在必行地,可軍隊這種集團還好,透過訓練和種種方式。始終能保持官兵們對李孟的忠心,但是民政官吏的培養則沒有這個效果,聰穎識字的人,基本上都是讀書人,這類人對於大明的忠心最重,也最不能判明他們的態度。

田莊和商行的招募,肯定會泥沙俱下,為了保證對膠州營的歸屬感和最基本的水準,必須有人甄別監視。

甄別自然有成熟的田莊和商行系統,而監視這件卻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有效率地密探機構來做。

身為明朝高官出身地士大夫。孫傳庭對錦衣衛和東廠這些密探機構極為的反感,可身在膠州。卻發現為了實現目地,自己親手做出來了一個類似的密探機構。搞不好這個機構地能力和效率要比東廠和錦衣衛還要高。

這件事,的確是讓人心中矛盾,更是有些哭笑不得。

五月間的山東,按照萊黨和兗黨的文人描述,那是氣象一新,事事都是走上正規,也開始所謂的海納百川,一直被排斥在外面的那些文人士子開始被接納進這個體系之中,這部分人更是諛詞如潮,全無平日裡清高自詡,要和膠州營劃分界線的意思。

與之相對的,是聖人傳承的孔府和皇族血裔的魯王府,孔府的田產還有魯王府的王莊絕大部分被剝奪,只給他們留下能支撐府內運轉的田產生意,其餘的一概被用丈量清理田產界限的名義剝奪。

這些肥沃的土地加上從前土地上那些熟練農民,全部被按照屯田田莊的規程重新整飭之後,歸入了膠州營的產業之中。

平素裡孔府有個大事小情,士林文人總會有大批的人跟著大驚小怪,感慨抨擊,但這些舉動,卻沒有什麼人站出來跳腳。

現在大家可都是齊國公系統的人,不能為了外人傷了和氣啊,如果有心人去關注下,前後十年間,山東各處文章,就會發現很多同一個人寫的同一件事,看法和評價完全是相反的,的確是可笑。

所謂文人無行,大概說的就是此種現象了。

對下面軍隊的改變,李孟和一干智囊已經是儘量的採用變動較小的方式,各地的骨幹部隊基本不動,在擴充的同時實行改變,提升官職,實際上原有的指揮權沒有變化,包括兩營合一團,實際上團守備和副守備就是原來的兩名營千總,按照功勞大小和年資分為正副。

可將近二十萬部隊的合併改編。牽扯到地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保守的估計也要到七月底才能初步完成。這還只是現有部隊的改編,並不包括新近招收的新兵。

而且這次的擴軍五萬,幾乎是把各個屯田田莊和武裝鹽丁之中適合從軍的人員一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