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月,爺爺赴蘇黎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是中國數學家首次參與國際數學家大會。他利用這次機會向清華申請了假期,以進行數學研究。這次他帶了二叔秉明前往法國。
在法國,爺爺把二叔送進一家學校學習,開始準備自己的法國國家理科博士論文。爺爺告訴我,一般來說,取得法國國家理科博士學位需要四年時間,但他僅僅用了兩年就完成了法國國家數學博士論文《關於整函式與無窮級的亞純函式》,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成績。他的老師問他是誰幫他修改的法文,他回答說,是他自己寫的,老師都相當吃驚。
爺爺透過法國國家數學博士論文時正好四十歲,所以他常常對我說,他三十歲而立之年時決定要從事“數學”的道路,在四十歲不惑之年取得了在“數學上的成績”。
1934年,爺爺帶著他的研究成績回到了清華,繼續他的教學工作。
1931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1935年以後,日本侵略軍直逼北平,全國人民要求抗日,收復失地。那一年爺爺他們收的唯一的研究生馮仲雲又被追捕,據傳他是共產黨員。爺爺和幾個老師趕快通知他逃離。奶奶笑著對我說:“那時你爺爺和幾個教授就這麼一個學生,這個學生還因為是共產黨受通緝,他們只好悄悄把他送走了。”後來這個學生去延安參加了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爺爺告訴我,他七十大壽時,這個學生還開玩笑地和爺爺說:“熊老,如果不是抗日戰爭,我今天也是數學家了。”
爸爸跟我講起當時他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要求政府抗日。他們清華的*隊伍從清華出發,會合了其他幾個學校的學生,經過三個多小時一直走到了西直門,守城門的軍隊一看學生隊伍來到,就關上城門。爸爸和同學們就從城門下鑽了過去,和守城門的軍隊空手搏鬥,開啟城門,讓*隊伍進城。爸爸告訴我,是後來成為國家體委副主任的榮高棠舉大旗,帶領大家進北平城的。奶奶說,那時爸爸他們回來一身都被軍警的水龍頭澆溼了,加上北風一吹,結成一塊一塊的冰,凍得渾身發抖。參加*的同學還有蔣南翔,他後來參加了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清華大學校長。
爺爺告訴我,當時北平已經沒有一塊安靜的地方可以學習和搞研究,日本侵略軍已經離清華園不遠了,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且他很早就有心在適當的機會能回到雲南,為家鄉效力。所以1937年6月,爺爺正式應聘擔任雲南大學校長,這時雲南大學也正式由省立改為國立大學。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侵略軍進入北平,但還沒有進清華園。
爸爸和他的同學們都準備到抗日前線去,有的同學已經到了延安,捎信來讓同學們去那裡。爺爺回昆明聯絡工作的事,還沒有回來,只是讓奶奶收拾東西,隨時準備出發回雲南。奶奶一個人帶著幾個年幼的叔叔秉明、秉衡、秉群和姑姑秉慧(我的四叔秉哲因病早逝了),於是希望爸爸把他們送回雲南後,再去延安。
從雲南方言學堂出來的留學生(4)
只見日本侵略軍在北平橫行霸道,卻沒有爺爺的訊息。爺爺會不會出事,奶奶很擔心。正當大家都在為爺爺擔心的時候,一天晚上,有人敲窗戶:“秉信,秉信。”趕快開啟門,是爺爺回來了。爺爺說,雲南的事都已經辦好了。現在向南的火車還在開,可以走河內、海防到雲南。應該立即出發,否則以後就無法走了。爺爺同意奶奶的意見,讓爸爸把他們送回雲南後,再去延安,因為爺爺還有很多學校的事情要辦。但是等爸爸把奶奶他們送回雲南後,到北方的路就不通了,爸爸也斷了和同學們的聯絡,沒有能去延安,這件事成了爸爸終生的遺憾。在爺爺的建議下,爸爸擔任了雲南大學地質系的助教。
在北平,爺爺的學生們和同事們也在等待爺爺的訊息。見爺爺回北平,大家都想來聽聽爺爺對抗戰的看法,因為他們對日寇日益猖狂,十分憤怒,但是他們已經不能像年輕人一樣上前線抗日了,怎麼辦?怎麼做一些對抗日有用的工作?爺爺向他們講了自己的想法:要繼續辦教育,培養人才來支援抗戰。因為我們之所以受日寇的氣,是因為我們的科學不發達。抗戰時我們需要人才,抗戰以後我們還要重新建設,要建設就更需要人才,要科學救國。爺爺還給他們講了法國細菌學家巴斯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讓大家發展養蠶業,使法國還清了內外債,經濟得到了發展。這就是“科學救國”。大家都覺得爺爺的想法有道理。爺爺還向他們介紹了雲南的情況:雲南大學將正式由省立大學改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