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還是後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爭議。古人在臨終前幾日,知自己壽限到了,往往會服食丹砂一類的東西,以保證死後屍體久放不腐。還有一個原因,包括帝王在內的古人迷信增壽一類的“不老藥”,如現代人喜歡保健藥品一樣,長期吞服。丹砂、不老藥這些藥中,都含有水銀一類的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骨絡間,時間久了肯定要散發出來,客觀上也形成了“屍毒”。

《太平廣記·墓冢》(第389卷)“王粲”條:“魏武北征蹋頓,升嶺眺矚,見一崗不生百草。王粲曰:‘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生礜石,死而石氣蒸出外,故卉木焦滅。’即令鑿看,果大墓,有礜石滿塋。一說,粲在荊州,從劉表登鄣山,而見此異。曹武之平烏桓,粲猶在江南,此言為當。”

這個故事的大概意思是,魏武帝北征烏桓時,登上山嶺遠望,發現有一片山岡寸草不生。王粲據此認為,這個地方埋有古墓。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時候,曾服用過生礜石(硫化物類有毒礦石,曾是古時“不老藥”的原料之一)。死後毒氣揮發出來,導致地面寸草不長。魏武帝將信將疑,讓人掘開一下,果然有座大墓,裡面填滿礜石。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現,這座古墓的“毒源”即是墓主生前服用或死後置放有礜石所致。

反盜篇 機關重重的古代陵墓(9)

不管古墓中的“毒”是哪來的,但“毒墓”確實是存在的。所以,後世盜掘者或考古專家都會小心謹慎,防止“中毒”。一般情況下,考古人員在設計考古發掘文案時,針對高規格的古墓都會考慮是否有毒氣或機關,提前備好有特殊功能的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確證沒有威脅生命的安全隱患後,才會開啟墓室和棺槨。2007年初,考古專家在開啟安徽六安雙墩一號漢墓時,即考慮到墓內有毒氣或機關的可能,但由於此墓早在唐代即遭到嚴重破壞,最後並沒有意外發生。

反盜墓招九:“滅口”殉殺工匠

齊獻王“殺群匠”未保不盜

在所有反盜手法中,殉殺活口是神秘的,當然也是最違反人權的。

當年嬴政於河北沙丘平臺死去後,嗣位的秦二世胡亥將其屍體運回咸陽,葬於驪山附近已營造多年的陵內。葬事完畢後,為防止洩密,胡亥便下令不留一個活口。《史記·秦始皇本紀》(卷6)記載,“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胡亥究竟殉殺了多少活口,具體無資料,司馬遷僅以“死者甚觽”了結。如果先後被罰去修陵的70萬人都被處死了,那將是世界殉殺之最了。

在早期帝王級葬事中,一般都會將工匠和知情人就地處決,這已成為一種舊例陋習,並美其名曰“殉葬”。實際上,這是防止知情者洩密而採取的滅殺活口行動,是一種反盜手法。

中國古代帝王葬事中最為著名的“殉殺”事件,是成吉思汗死後發生的。此事不只中國人有記述,國外人也留有文字。時遊歷東方、帶有羅馬教皇特殊使命的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在他所見所聞中便記下了殉殺經過。《馬可·波羅遊記》(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梁生智譯)中譯文是這樣——

還有一項慣例,就是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他們確信,這樣被殺死的人在陰間還會成為大汗的奴僕。他們又把最好的馬匹也殺死供主入在陰間享用。當蒙哥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傳說當年慈禧入葬時,負責大臣從工匠中挑選出81人負責封閉墓道,並告訴石匠們,完事後從另一預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心裡明白這是要將他們殉殺,其中有一個石匠,老婆剛為他生了兒子不久,不想死。他幹活時有意走神,腳下一滑,石頭砸在身上,當場就昏過去了。監工以為石匠真的死了,便令人將屍體扔到荒山坡上的亂屍堆裡。就這樣,這名石匠撿回了一條命。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找到了這名工匠,從他嘴裡獲得了地宮入口的秘密。顯然,這傳說並不可信,是一種文學描寫。當年給孫殿英提供地宮情報的,是參加過慈禧安葬全過程的晚清遺老,名叫蘇必脫林。

但滅殺活口並一定就能保證反盜一定成功。《資治通鑑·梁紀》(卷160)記載,“甲申,虛葬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