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定遠的話讓屋子裡的幾個人都連連點頭,不過金求德的臉色倒是顯得很輕鬆,口氣聽起來更是悠閒自得:“不過,這對大人倒也沒有壞處。此番大人提督四省軍務,必能再建奇功,封侯賜爵已經是大人囊中之物。”
在黃石躍馬遼陽之前,金求德和趙慢熊做的最悲觀估計不過是去京師賦閒幾年,也不是沒有復出之日。現在形勢一片大好,當今天子又是著名的厚道人,想來已經沒有任何人敢拿自己的前程作賭注。再在皇帝面前說黃石的壞話了。
金求德話音才落,楊致遠也點頭附和道:“大人明鑑,剛才屬下已經粗略檢視過兵部送來的宗卷,福寧鎮現有地紙面上的軍屯就有三千多頃,償還長生島歷年來的計畝軍功那是綽綽有餘了。福寧鎮開鎮時就有權自己煮鹽。萬曆二十七年後,福寧鎮還同沿海各軍鎮例。可以自行設卡收海稅,以為軍用之資。這個軍鎮雖然荒廢近十年了,但我們只要好好經營,絕對能讓弟兄們吃飽喝足。”
萬曆朝十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在連綿不斷的天災面前,張居正為大明積攢下的國庫儲蓄迅速地耗盡了。雖然南方各軍鎮吃飽沒有問題,也不需要朝廷撥給救濟款,但隨著災害地持續,萬曆皇帝漸漸感到他無力維持大明水師的開銷了,所以就允許沿海各軍鎮自行向海商收取一定的海稅,作為水師的維持費和清剿海盜的費用。
這個政策推行以後,大明水師就進入了不穩定的發展期,有地軍鎮經營不善,稅收很高但海盜仍然猖獗,導致附近的海商貿易萎縮,並進一步導致所屬的水師急劇退化。相反,經營良好的軍鎮則迅速擁有了強大的海上武力,從而能夠製造出更大地海貿安全區,從而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到萬曆三十五年以後,大明水師驅逐了盤踞在澎湖一帶的荷蘭人。當時萬曆皇帝為了進一步給內庫開源,甚至制定了渡海進攻馬尼拉地計劃。這主要是因為萬曆皇帝聽到了當時盛傳於中國的一種謠言,那就是;馬六甲一代盛產黃金和白銀。
萬曆三十六年後,萬曆皇帝還曾派了幾撥太監前往那裡進行實地考察,其用意之險惡不問可知。只是那些太監帶回的事實粉碎了謠言,萬曆皇帝確認了金山、銀山的說法為子虛烏有後,才訕訕放棄了侵略企圖。
無論如何,沿海各軍鎮已經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和物質基礎。此時距離萬曆皇帝徹底放開海禁也有了幾十年了,大明的海洋貿易業已經非常發達了,大明地軍民也都對海洋有了相當的瞭解,所以楊致遠他們對經營好福寧鎮也都充滿了信心。
黃石沉吟了一下,決定先跟這些手下交一下底:“給天使接風前,他也給我透了底,朝廷希望我儘快趕赴西南,主持平叛大計。如果我能在兩個月內動身的話,朝廷可以接受不超過五千人的家丁名單,除此以外還可以同意我帶走不超過四個營的兵力隨行,他們的家屬也都可以搬去福寧鎮。總的來說,就是讓我從遼南帶走一萬官兵,還有不超過六萬軍戶的男丁。”
這個龐大的動員數字立刻讓幾個部下都興奮起來,賀定遠臉上的黴氣也一掃而空,這意味著朝廷已經預設這批人是黃石的私有財產,只要有這個保證在,那無論把他們調到天涯海角,跟著黃石的這批人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受損了。
賀定遠和楊致遠異口同聲地稱讚了起來:“皇上英明。”
不過黃石的臉上仍然沒有露出什麼喜色。
“皇上英明。”趙慢熊也跟著稱頌了一句。不過他的音調並不算高,而且還緊跟了一句:“朝廷允許我們抽調這許多人走,莫不是打算減餉?”
趙慢熊的話讓賀定遠和楊致遠的臉色又是一變,雖說東江鎮本來就沒有幾個軍餉,到目前為止東江鎮左協的定餉不過是每歲四萬兩白銀,但這畢竟是東江鎮的地頭,雖然艱苦但總是為自己的鄉土而戰,士氣自然也比較容易維持。
朝廷的聖旨裡是要把黃石調去西南平叛,那他們就是貨真價實的客軍了。而且明朝的人一直傳說西南多瘴氣、中者立斃,類似的謠言傳得神乎其神。讓北方人多視雲貴為險地,不給雙份糧餉都可能有騷亂的危險。
賀定遠和楊致遠盯著黃石的臉,只見他輕輕地點了點頭:“趙兄弟說得不錯,天使說朝廷希望福寧鎮能儘快自給自足,畢竟南方基本都是靠各軍鎮自己的產出供養士兵地。朝廷希望也就是出些首級賞錢。讓我們自己把糧餉承擔起來,不要再給朝廷添負擔了。朝廷允許我們帶這麼多兵將和軍戶走,而且催著我們儘快離開,也是因為有這層意思在裡面。”
因為北方連年歉收,九邊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