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亭簷走雨線能說明什麼?”寧缺問道:“這座亭子應該是多年之前修的,那些工匠想來不可能是符師,難道他們也能體會天地元氣的規律?”
“什麼是規律?規律就是事物執行的一定之規,那些建造春風亭的工匠或許沒有掌握天地元氣執行的規律,但無數代建造雨簷的知識傳承下來,裡面確實隱藏著某種智慧。”
顏瑟大師帶著他向亭子走去,說道:“雨水落下來會怎樣行走?為什麼會這樣行走?築亭的工匠不知道,或許他們的祖師爺也只知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而不知道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人類向天地學習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在模仿。”模仿的多了,便會像這道雨簷一般,自然提練出其中最簡單的道理,也就是那根線條的起伏形狀。”
走到春風亭下,顏瑟大師轉過身來,看著寧缺說道:“修行符道的第一步便在於模仿,我讓你看前賢留下來的符文典籍,我讓你仔細感悟天地元氣間的細微差別,和工匠們多年間積累下來的建築經驗極為相似,只不過他們是下意識所為,而且要耗去數代人的時間,你卻要主動去掌握體會,並且這個時間要越少越好。”
看完春風亭,師徒二人離開街巷,順著那座大院旁的灰牆向遠處走去。
腳踩在微有突起的青石板道上,看著腳旁不遠處潺潺流著的水,寧缺很自然地想起那個雨夜,這道水溝曾經被鮮血染紅,而這些青石板道上堆滿了殘缺的屍體。
灰牆後方便是朝小樹的府院,寧缺抬頭望去,只見院內青樹掩現,偶有人聲傳來,心想不知道朝小樹的家人是不是還住在這裡,而他又去了哪兒呢?
似乎猜到他心中在想些什麼,負袖走在前方的顏瑟大師微微一笑問道:“朝小樹觀平湖而入知命,這等悟性機緣,實屬罕見。即便以朝小樹之才質,如果不是被陛下強行摁在長安城黑夜泥地中多年,想來也不可能一朝迸發出如此燦爛的光彩。”
這是寧缺第一次知道朝小樹是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他想著那天雨夜跟著那個中年男人身後浴血廝殺的場景畫面,眉梢忍不住緩緩挑了起來,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驕傲壯闊感覺。
“你應該看過朝小樹的劍術。”
“是的,師傅。”
“覺得有什麼特殊之處?”
“很快,像閃電一樣。”
寧缺想起書院後山湖畔那把飛的歪歪扭扭的木劍,感覺十分羞愧。
顏瑟大師微笑望著他說道:“還有別的嗎?”
寧缺想起一件事情,但他舔了舔嘴唇後沒有說出來,因為顏瑟雖然是他符道上的師傅,但那件事情極有可能是朝小樹壓箱底的保命本事,這種事情對誰都不應該說。
“看不出來你還是個重情重義之人。”顏瑟大師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寧缺笑了笑,回答道:“朝大哥待我不錯,離開長安城後還想著我的生計問題,每個月給我留一大筆銀子,就算情義不重,銀子堆在一起也夠重了。”
顏瑟笑了起來,說道:“朝小樹一劍化五,這件事情不用你說我也知道,我提起此事,只是想告訴你,當那五塊劍片若流星一般籠罩他身周街巷時,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那是他的本命劍,為什麼分成五截之後,依然能夠如此聽他使喚?”
這個問題寧缺真的沒有想過,去年春天那場血戰之後沒有去思考,是因為他那時候根本不懂什麼是修行,後來之所以沒有去思考,則是因為完全沒有想到這其中的問題。直至此時背離春風亭向大街走去,忽然聽到師傅的這聲問,他頓時陷入沉思之中。
顏瑟大師並不是那些喜歡用各式各樣問題難為自己學生、繼而從中獲得極大學識優越感和虛榮感以及施虐快感的老師,看了一眼寧缺皺眉苦思的模樣,直接解釋道:“朝小樹本命劍分為五把小劍,這五把小劍之間的聯絡互動,靠的是一種陣法……而以前我便對你說過,但凡陣法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一種變形的符,一種更加依賴材料的大符。”
接著他繼續說道:“道家劍決是符,佛宗手印也是符,而這兩種符均是不定式。至於將軍百戰盔甲上面的紋飾雖然是片段居多,但也是符,只不過這種符是定式。”
寧缺看了他一眼,忍不住苦笑說道:“師傅,我知道您是世間最強大的神符師,我知道每個符師都應該對符道有發自內心最深最真摯的感情與熱愛,只是……如果像您這樣說,豈不是世間一切修行法最後都可以歸到符上去?這種說法實在是……太那啥了些吧?”
顏瑟大師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