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1部分

了。”吳銘想說句謝謝,又覺得一句輕飄飄的謝謝沒有意義,只好把感激埋在心裡。

承宗點點頭,望向遠處石壁下高大的銀杏樹:“你喜歡那地方?”

吳銘回頭望一眼:“那裡的泉水清澈甘甜,林蔭寬廣翠竹環抱,坐在古樹下,千山萬壑盡收眼底。以前沒在意身邊的山山水水,細細觀望之後,覺得自己忽略了很多好東西。”

承宗驚訝地注視吳銘,看到吳銘臉上真誠的笑容,不由得也笑了:“居士言談雅緻,心境開闊,想必讀過不少書吧?”

吳銘愣了一會,很快對承宗笑道:“我只是勉強能認字,倒是聽承元小師傅說,承宗師傅五歲就能背誦《道德經》,六歲開始學《百草經》,七歲開始習武了,和你相比,我差遠了。”

“承元這小子。”

承宗有點不好意思,上前虛扶一下,與吳銘一起往回走,邊走邊關心地說道:“你的傷沒痊癒,特別是手上,骨頭沒長好,不能走動太多。”

“有勞了!”

自此,承宗與吳銘之間的交談慢慢多起來。

秉真道人再也沒有專門到後院看望吳銘,但從不反對承宗、承元師兄弟和吳銘在一起,也不干涉承宗把各種書籍和下山順手弄回的舊報紙拿給吳銘學識字,反而罕有地吩咐承宗:

“吳家小子身世可憐,從小到大沒什麼親人朋友,聽說他哀求村裡漢子學武被打走後,整天躲在自家後山瞎折騰,而且傻乎乎堅持了十幾年,這份毅力倒也難得。有空你傳他一套養身功法,便於他的傷勢早日康復,也好讓他消去一身戾氣。”

俗語道:傷筋動骨一百天。轉眼三個多月過去,吳銘的傷勢已經痊癒,與承宗、承元一起度過了下元節、冬至、除夕和新春佳節,彼此間越來越習慣相互的存在,吳銘仍然和剛來時那樣話語不多,但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

讓承宗師兄弟印象深刻的是,吳銘擁有強烈的求知**和令人吃驚的學習能力,他似乎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不知不覺間學到很多東西,內容包括書法、道家最高典籍《道德經》釋義、道教歷史、道家儀式等等,還掌握了道家養身功法,勞作之中不時詢問上饒本地乃至周邊地區的歷史與現狀。

承宗師兄弟所不知道的是,外表平靜性情溫和的吳銘,內心卻是無比的焦慮和彷徨,三個月裡的每一天,吳銘都是在萬千感慨和惴惴不安中度過,每天孜孜不倦求學的同時,還要苦苦思考自己的未來。

在承宗的精心照顧和悉心傳授下,吳銘各方面進步神速,很好地掌握養身功法和吐納要領,前幾天承宗指點時推過吳銘幾次,發現每晚堅持站樁一個多時辰的吳銘身形越來越穩,腳下有根了,而且原先那筆歪歪扭扭的毛筆字也變得好看多了。

雖然承宗對吳銘驚人的悟性和堅韌毅力深感驚訝,但承宗看得出,聰穎過人的吳銘確實如他所言“沒讀過多少書”,一手毛筆字不堪入目,練了近兩個月才算入門,第三個月才略具神形,勉強入得師叔秉真道長的法眼。

對此,每天聽到承宗彙報的秉真道人也深感意外,像吳銘這樣二十四歲才開始正規學習和練功的人進步如此神速,在整個教派中屈指可數,說是天賦超人也不為過,讓閱歷深厚的秉真道人心中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雖然他已經盡知吳銘的身世,對這個長相端正溫和有禮的年輕人也深為同情。

不知為何,得知吳銘的最新修習進境之後,權衡良久的秉真道人叮囑承宗:“除了書法和普通醫理之外,別的東西就不要傳授了,到此為止,以後如何,全看他自己的造化。”

承宗恭敬答應,心裡卻甚為不解,近三個月來,他和吳銘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吳銘的善良寬厚、謙遜勤勞的品格,以及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洋溢位的獨特魅力,完全得到了承宗的認同和接納,承宗臉上的笑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不知不覺間也和師弟承元一樣,把吳銘當成了自己的師兄弟。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就在吳銘鄭重考慮自己前途的時候,道教的又一重要節日上元節即將到來。

大年初十剛過,承宗、承元師兄弟開始忙綠起來,清掃道觀和山門,擦拭法器,前殿和中殿內外換上各色旗幡,增設燈盞燭臺和跪坐蒲團,便於上元節這天絡繹到來的信徒們進香參拜。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5章偶遇

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天色矇矇亮,太金山下田家村的數十名青壯和健婦已經到來,這些虔誠的信徒攜帶香燭,到三清像前上香叩拜,隨後恭敬地將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