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擊斃,殲滅其部七千多人。

僧格林沁部的潰敗,使清政府大為震驚,火急宣召湘軍領曾國藩,任命其為欽差大臣,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督師剿捻。曾國藩根據捻軍流動作戰、行蹤不定的特點,採取了“重迎剿,不重尾追”,“重點防務、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先坐陣徐州,並在臨淮、周口、濟寧等地駐防官兵,進行堵截圍剿。

但是,捻軍領以機智的戰略將部隊分作東西兩部,往來穿插,縱橫弛騁,致使清軍擺脫不了被動局勢,陷入處處捱打的狀態。

清同治五年,清兵在周口至漯河的沙河沿岸,佈防了所謂的“百里防線”,單在周口就連修了十多個寨堡,配以重兵火炮,企圖在此殲滅賴文光部。儘管如此,但當捻軍六萬餘眾從豫西魯山、登封一帶回師東進時,在周口西而是裡處的任橋坡與清軍相遇。曾國藩的湘軍自認不是捻軍的對手,龜縮在周口寨內不敢露頭,只是臨時糾合了淮陽、商水、西華三縣的鄉團應戰。

開始,捻軍先頭部隊六百餘騎兵在大石橋火炮之下吃了敗仗,退後待援。至夜半時,捻軍大部隊趕至鄧城聞訊後即星夜增援先頭騎兵。

當捻軍趕到大石橋後,即與鄉團展開了肉搏夜戰,一時間,任橋坡裡戰火照天明,殺聲震天響。鄉團被這突如其來的大軍殺得血肉橫飛、橫屍遍野,認為是“天兵下降”,不到天亮丟下眾多屍體落荒而逃,潰不成軍。

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但就在那一戰,袁奉堯雖為馬前兵卒,卻表現異常平靜勇猛,挺雙槍帶雙馬,馬踏聯營,殺敵無數。

後來在族叔袁保恆手下被提拔重用,又跟著左宗棠一直殺到平復新疆。

時年袁保恆戰功顯赫,授侍講學士銜,官拜從四品,獲賜頂戴花翎,次年獲“伊勒圖巴圖魯”,勇士封號;同治七年到李鴻章軍中委用,後隨左宗棠赴陝,同治十一年肅州戰役後獲頭品頂戴,兩年後擢升為戶部左侍郎、內閣學士,光緒元年入京任吏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職,成為朝廷大員。

袁奉堯一直跟隨袁保恆,之後留守邊疆。

那時間又有袁鳳吟一幫的商幫來往密切,也就有了後邊大拳師的故事。

有些時候說起來確實是造化弄人,就說當初那個賣狗皮膏藥的傢伙,他那個閨女在瑞昌的時間給大家說書逗樂,講那些故事,當時聽起來挺玄挺熱鬧,怎麼有一種酒,每天只能喝一杯,加悲喜,多喝無益,如今往這些事情上一套,這一年來,除了沒那酒生的事情那是太多太多了,而對某些人來說,卻又沒什麼兩樣。

就比如袁奉堯與青面,袁奉堯跟青面相逢到過手到結仇,青面始終是很狼狽的,用袁成恭的說法叫癩狗一般臥在地上。

而這幾個月,青面瘋狂的洩,為此惹出了多少事情,甚至牽扯到袁家被打劫。

但對於袁奉堯來說,跟本就沒有看到。

與鐵頭有關係的人,鎮上就是青面,而關於青面如何如何的傳聞,磨得袁奉堯耳朵都起繭子了,待袁奉堯找見青面的時候,青面依然一副窩囊樣,倒在地上,而且臉色更加難看。

本來袁奉堯還想質問他一番,報著揍他一頓的心情,再見到他時什麼狠勁也沒有了,可憐呢,嘆息幾聲就離開了。

這一轉身,就像一隻粗糙的大手,將青面剛剛結痂的傷疤直接給撕開了。

青面再一次跌入谷底。

道是福無雙至,那是歡喜到一塊兒了,所謂雙喜臨門,袁風吟這幾天就挺高興,這些破事他一點沒牽連上。

袁風吟這兩天忙著走親戚串門,這些他都沒碰上,此時正走在匯川迎水寺街上。

也許是讀懂了祖上那些隱晦古怪的密文之後,也許是一路的見聞,他又重新回到了那個兩耳不聞眼前事的境地。

周口一時間寨堡拔起,各寨都有自己的集,也就有小販探著市場走集,費點腿掙個差價。

後來就有人說又看到過那個功夫很好的回回,經常在迎水集,還帶徒弟。

鳳吟就打算訪一下,看看清真寺裡保留的拳是不是就真得那麼神。

走在街上迎面就來了一個人,看身形讓鳳吟心頭一動,此人走路左手垂著右手撫在跨上腰間,兩臂貼著肋,這麼擦著走,看似隨意吊兒郎當,但有體會的一眼就可可出,明顯含著崩拳。此人個子不大但走路跟熊似的,鳳吟雙垂著手,提著一盒好茶,走的是雞步,但一調身形橫進,也跟個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