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朕最近考慮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問題!”李世民點頭道,“朕想要的,是一位能夠善待兄弟的寬仁太子;而眼下的大唐社稷,則是需要一位能夠繼續引領大唐積極奮進幾十年的雄武太子!”
“陛下所思,入木三分,微臣已別無話講。”房玄齡拱手拜道。
李世民眉頭緊鎖的點點頭,“一個是朕想要的,一個是社稷想要的……這二者,難道就不能統一起來嗎?”
房玄齡眼觀鼻鼻觀心,沒有答話。
李世民微微一笑拿起了筷子,“玄齡,吃飯!”
“是……”
“朕已下密詔去邏些,召吳王回京。”李世民突然說道。
房玄齡正要夾菜,筷子微自一抖,沒夾住。
李世民呵呵的笑,動手夾了一塊鹿脯放到房玄齡的碗裡,說道:“既然到了必須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朕與朕的兒子們,就都不可能再回避下去了。”
“陛下……此事絕密,怎可說與微臣知曉?”房玄齡警惕的低聲說道。
“朕還信不過你嗎?”李世民微微一笑,“其實立誰為儲,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而且這個因素,最為直觀也近在眼前。”
“請陛下明示?”房玄齡問道。
李世民笑得越加意味深遠,淡淡道:“那就是,被朕放棄的幾個兒子,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房玄齡先是怔了一怔,一時似乎沒有領會李世民的話中深意。之後他明白了,皇帝這是在說——假如立了其中的一個,另一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比如,如果立了李泰,李恪與軍方會善罷甘休嗎?會否因此而引起軍事衝突或武裝政變,甚至有人因此藉口,從而劃地而治導致國家分裂?
如果立了李恪,那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夥文臣,會否買李恪的帳?大唐的三省六部乃至整個朝廷,會否因此而陷入空前的危機甚至癱瘓崩潰?
如果立李治……那他的兩個哥哥,他一個也鎮不住,一個也惹不起!
……
“陛下,微臣明白了。”房玄齡輕吁了一口氣,說道,“現在的情形,簡直就是騎虎難下。微臣,真是深為擔憂啊!”
“現在你知道,朕為何一直委決不下了吧?”李世民苦笑道,“世人皆說,立儲不過是皇帝家事,只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就好了。現在,朕不得不權衡利弊,折中取捨。玄齡,朕跟你說一句真心話,直到現在,朕自己心中也不清楚,究竟立誰才好。這已經不是朕喜不喜歡、願不願意的事情了。時局,早已脫出朕的掌控之外。朕現在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奢望立誰對李家、對大唐最有好處,而是……”
李世民頓了一頓,房玄齡全神貫注側耳傾聽。
“而是,危害最小!”
……
房玄齡的心中,頓時驚堂一亮,豁然開朗!
“是因為他?!”
“沒錯,就是他。”李世民的雙眉又緊鎖起來,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劍者雙刃,既可殺敵亦可傷己。他是朕與大唐的一柄天賜神劍,破敵摧城開疆拓土無所不能、無往不利!但同時,他也是一柄懸於大唐頭頂的威脅之劍,如若不慎……”
“陛下,你是否多慮了?”房玄齡小心翼翼的低聲道,“秦郎忠義,有乃父之風。況且,他又是陛下的半子之婿……”
李世民微然的笑了一笑,說道:“房齡啊,連你自己也能感覺到,你這些話用來安慰朕有多麼無力吧?當然,朕從未懷疑過秦慕白會心存異志。否則,朕又怎麼會將全國半數以上兵馬與大唐半壁江山,都交給他?——但就如同當初,朕何嘗想過會在玄武門……”
李世民的話嘎然而止。
房玄齡輕輕的嘆息。
“時局如此,人若奈何?”李世民搖頭嘆息,表情略帶痛苦之色。彷彿眼前,又浮現出當年玄武門之變時的場景——兄弟鬩牆,骨肉殘殺!
“難怪陛下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現在,微臣能夠體味陛下心中的矛盾與痛苦了。”房玄齡嘆息道,“但是陛下,你切要保重龍體啊!越是這緊要關頭,大唐越不可沒有陛下來主持大局!”
李世民輕輕的點了點頭,“玄齡,朕的心思已經全部說與你聽。現在你最直接的想法是什麼?”
房玄齡不假思索的拱手答道:“此刻微臣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陛下密召吳王回京,將會牽動全域性,大唐天下勢必風雲再起!而此刻,吳王的行程安危,至關重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