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這兩個僧人的大不敬,問道:“兩位長老,袈裟錫杖怎麼賣呢?”
觀音還是如先前一樣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賣得那麼貴,想必是有不凡之處吧?”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閒時折迭,遇聖才穿。閒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效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唐太宗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那和尚,聽你這麼說,袈裟確實是好,那錫杖又如何呢?”
“我這錫杖,是九節仙藤煉化而成,上面鑲著銅環鐵骨,摩訶五祖曾拿著它上天遊天宮,地藏菩薩曾拿著它下地府救母親。錫杖在手,神驚鬼怕,去災遠難!”
太宗命人把袈裟錫杖呈了上來,仔細檢視,果然是好寶貝。
太宗大喜道:“朕大開方便之門,在化生寺里正作著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會。會壇裡有一千二百名高僧,其中更有一個大德僧人,法名玄奘。朕現在就買下你這兩件寶物,賜給玄奘法師。你且說說,這兩件寶物,實價到底要多少銀子?”
“阿彌陀佛!陛下真是人間賢主,尊佛禮僧,天下之幸也!既然有那樣有德行的高僧,貧僧這兩樣寶物就送給他了,一分錢也不要!”
觀音合掌說完,與惠岸轉身就走。
太宗忙叫蕭拉住:“你原來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為何見朕要買,就不要錢了?難道是朕強要你的東西不成?朕也不還你的價了,照你的原價,付七千兩銀子給你,不可推遲!”
“貧僧有言在先,若是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的,貧僧這寶物不要錢,送給他。陛下是賢明之君,又敬我佛門,玄奘法師也是有德有行的高僧,所以貧僧決不要錢,就此告退!”
太宗見觀音堅持不要錢,就命光祿寺安排素宴答謝。
觀音也是推遲不要,太宗也就不再強留,准許二人退下。
觀音行了一個佛禮,帶著惠岸返回西門土地廟裡去了。
此時已經到了中午,太宗叫魏徵去宣陳玄奘來。
陳玄奘正在誦經說法,聽說有旨,連忙走下法壇,進宮來見太宗。
唐太宗道:“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早間蕭迎著二僧,願送錦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
玄奘法師叩頭謝恩,領了寶物。
唐太宗也不以為忤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金蟬子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
君臣個個欣然,誠為如來佛子,你看他。
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
輝光豔豔滿乾坤,結綵紛紛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層層金線穿前後。
兜羅四面錦沿邊,萬樣稀奇鋪綺繡。
八寶妝花縛鈕絲,金環束領攀絨扣。
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金蟬子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
渾如極樂活羅漢,賽過西方真覺秀。
錫杖叮鬥九環,毗盧帽映多豐厚。
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菩提無詐謬。
當時文武階前喝采,唐太宗喜之不勝,即著法師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又賜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裡去,就如中狀元誇官的一般。
金蟬子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
你看那長安城裡,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俱道:“好個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