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是不會輕易相信李俶的,雖然他投降了大唐,但是他也只是換一個名義上的名頭而已,只是希望在神策軍攻打自己的時候,李俶能夠出兵相救。
但是,李巖沒有想到李俶竟然在神策軍還沒有出動之前就渡江而來了,所以李岩心中非常緊張,於是就在揚州城中開始準備,將對於神策軍的防禦工事全部部署完畢,用來對於李俶的唐軍。
此時,唐軍的進攻雖然被阻擋了,但是唐軍已經接到了猛攻的號令,所以隨著戰鼓聲的陣陣響起,唐軍的攻擊也開始變得猛烈起來了。
唐軍是準備打仗而來的,所以早就準備了大量的器械,於是此時也開始派上用場了,尤其是進入城中之後他,唐軍也開始登城,很快就將揚州城的一些城牆佔領了,然後就開始展開對內城中的守軍的攻勢。
李俶訓練出來的唐軍雖然不是精銳,但是也軍餉豐厚,而且士氣也不弱,所以進攻起來也非常勇猛,面對複雜的防禦工事,也是進退有度,很快就攻佔了一部分城區。
李巖哪裡想到會是會是這個樣子,他雖然學習了神策軍的打法,但是心中還是無法接受神策軍的戰術,李巖還是將防禦的重點放在城牆上,但是此時城牆和城門已經失去作用了,於是只好在內城的防禦工事中抵抗,但是面對唐軍的猛攻,李巖計程車兵也開始出現大量第潰敗了。
無論是李俶也好,還是李巖也好,都是沒有什麼經驗的統帥,雖然李俶在洛陽城也打過一仗,但是那一仗中李俶就是隨著唐軍一陣亂跑,完全找不到任何的統帥的感覺,甚至在開戰之後就發出了一道命令,那就是全軍壓傷,然後唐軍就是一片的混亂,李俶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喲隨著大軍衝鋒,指導最後兵敗,李俶衝鋒之後就改為逃命,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李巖也是如此,即使他父親李復還在,也是如此,他們都是沒有帶兵打仗經驗的人,雖然可以招募勇士,組建大軍,但是他們沒有指揮打仗的經驗,所以此時也只能亂指揮了。
李俶也是如此,只是此時李俶是處在城外,可以從容地指揮戰鬥,和李巖的窘迫相比,李俶還是好一些的。
於是兩個從未上過戰場的統帥就開始指揮戰鬥了,兩人都顯得有些幼稚,而且經常更改號令,看到進攻不暢通之後,李俶就急的號令別處的唐軍增援,但是往往人多的局面就是換來更多的傷亡。
李巖也沒有好到那裡去,他此時躲在塔樓中,手邊是一眾忠誠的死士,然後李巖就一道道命令地發出,指揮著手下計程車兵防禦。
於是兩軍很快就陷入了膠著之中,唐軍的進攻也開始阻礙,尤其是將李巖的軍隊壓縮之後,李巖也開始絕命起來,令手下的死士出去督戰,甚至領著士兵衝鋒,是不是第反擊一下,讓唐軍傷亡不小。
但是,此時李俶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了,此時唐軍十萬大軍已經全部衝入揚州城中戰鬥了,李俶也是集結了五萬人馬,拼死一戰。
兩軍在揚州城中攻殺了整整一天的功夫,直到深夜的時候,戰鬥才漸漸地平息下來。
李巖的兵力處於劣勢,而且揚州城的百姓還是心向大唐的,所以李巖手下的五萬士卒中有一半人在象徵地抵抗了一下之後就投降唐軍了。
但是李巖身邊留下來的都是李家這些年積攢的力量,所以對李巖還是非常忠誠的,死戰到了最後,殺傷了大量的唐軍,十萬唐軍最後戰鬥了一天的功夫,才將李巖的軍隊打敗。
但是沒有戰鬥經驗的李俶也犯了了不少錯誤,最明顯的就是沒有安排人馬封堵揚州城四門,為了取得勝利,李俶號令十萬大軍全部攻入了揚州城中,最後雖然打敗了李巖,但是也同樣令李巖輕鬆地逃走了。
李巖領著身邊所剩不多的人馬,也就百人左右騎著戰馬一路狂奔地逃入了揚州城附近的山林中,此時李巖的手下也就剩這些了,在揚州城的半年準備也宣告徹底的失敗了。
李岩心中一陣的悲愴,在父親李復還在的時候,李巖對於李家的大業充滿了信心,甚至認定父親李復有些猶豫不決,難成大事。
但是此時當真正經歷過一場戰鬥之後,李岩心中原來的設想全部都不存在了,他知道戰爭絕對不是想象的那麼輕鬆的,當初受到楊成輕鬆地攻佔了大量的地盤的影響,李巖認定自己也可以做到。
只是此時無情的事實告訴李巖,戰爭是殘酷的,稍有不慎幾乎全軍覆滅,一生的基業全部化為烏有,此時李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李家數年的基業一朝全部喪失,此時他身邊只剩下百人的死士,這要是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