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分監部的運輸補給隨到隨運瀋陽,儲存的少數餘額亦應儘快運沈。範漢傑說錦州必須有一個基數的儲存,瀋陽主力即將撤至錦州,不必徒勞往返,給了衛立煌一個橡皮釘子。衛立煌認為打通沈錦線應由“剿總”負責,主要兵力彙集中瀋陽。範漢傑認為錦州必須增加兵力,以準備必要時打通沈錦線。遼瀋戰役即將打響,範漢傑要撤退義縣,衛立煌又是個不準,結果把一個很能打的暫20師斷送了。衛立煌和範漢傑都大抓人事,總司令和副總司令互相掣肘。
蔣介石則以高超的平衡藝術搞政治搭配,將兩人推薦的人選各取二分之一。
範漢傑任27軍軍長時,屬於1戰區司令衛立煌指揮的戰鬥序列。
怛範漢傑是胡宗南的人,常常不理衛立煌那一套。蔣介石是應該知道這種歷史淵源的,卻把這位陸軍副總司令調來錦州給衛立煌當副手。
權術大師蔣介石的拿手好戲,就是製造矛盾,利用矛盾。倘若下邊鐵板一塊,還怎麼控制呢?
內戰中的內戰。
衛立煌認為漢傑只聽蔣介石的,就努力接近廖耀湘、周福成等實力派人物。5月初,廖耀湘等人奉衛立煌之命進京,本是陳述堅守瀋陽的,卻變卦了。一是見蔣介石決心撤退瀋陽主力,二是決定成立西進兵團,由他當司令,魅力實在不小,衛立煌怕廖耀湘把主力拉走,堅決反對。
蔣衛相左,衛範不睦,衛廖又僵。
在國民黨的關東這盤棋上,還有誰能比衛立煌、範漢傑和廖耀湘的精誠合作更重要的呢?
陳誠引咎辭職,蔣介石曾有意將東北和華北統一交傅作義指揮。
傅作義是個明白人,堅不受命,於是找來衛立煌。如今搬弄不動衛立煌,就想起他的愛將杜聿明,又要臨陣換將。
全亂套了!
廖耀湘全軍覆沒,衛立煌坐在“剿總”大樓裡,老和尚打坐般一動不動,一聲不吭。
為吃糧,15歲就從軍的3星上將,在想些甚麼呢?
範漢傑的“天職”
——戰犯錄之八
衛立煌竭力經營瀋陽,範漢傑苦心經營錦州。
蔣介石和陳誠交給範漢傑的任務,是打通沈錦線,維持錦州、錦西地區的生產。
北平,瀋陽。南京。博作義。陳誠。衛立煌。蔣介石,職業軍人範漢傑四出活動,搞起穿梭外交。請調部隊。交涉修復大淩河鐵橋的器材,協商派人主持錦州和錦西的工礦生產,這邊苦心經營,那邊卻在拆臺:南京決定把錦州煉油廠和錦州化學合成工廠的裝置,拆運灣了。
他仍然積極整訓部隊,構築工事,一心要把錦州這扇絕不允許被開啟的大門經營出個模樣。
但他還是洩氣了,與衛立煌的明爭唁鬥,使他寒心。他認為“將帥不和,不能作戰”,陸軍副總司令範漢傑,本來就不想當這個“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誰愛往這個冰天雪地的火坑裡跳呢?
8月2日去南京開會,他向蔣介石要求辭職。蔣介石不準,又找顧祝同。顧祝同不準,他就請假去臺灣(家屬住臺灣)。臺灣去不成,又去找蔣介石。蔣介石限他第二天回錦州,讓空軍司令周至柔派飛機送他回去,回到錦州又去瀋陽找衛立煌要摞挑子,並建議以衛立煌的老部下陳鐵繼任。也是不死心,也是向衛立煌示威。老謀深算的衛立煌,還是那句老話:我們是老朋友,共同努力。
指揮東進的17兵團司令侯鏡如,在回憶錄中寫道:
衛立煌當時對東北解放軍冬季行動判斷有錯誤。他認為東北解放軍發動對長春攻勢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解放軍主力在北滿,長春已被包圍;國民黨軍在長春雖然工事好,但糧食、燃料都困難;解放軍進攻長春,交通補給條件都好等,他認為確保瀋陽、錦州是沒有問題的。國民黨軍主力都其中在南滿;從北滿到南滿交通補給線長,同時,解放軍大城市攻堅作戰經驗不足。現在的問題是要解決過冬的糧食問題。(45)
這與9月7日“東總”“社會部關係獲息”不一致,但不排除這是衛立煌的真實判斷。
範漢傑回憶道:
我以前認為解放軍不可能從長春越瀋陽側面行動全力南下的。但八月底我回到錦州後,從長春、瀋陽、新民、遼中各地先後得到解放軍南下的行動情報,並有根多馬匹拉的大炮在錦州、錦西間的東面涉渡大淩河,但確實的部隊番號、人數終弄不清楚。(46)
他面對的,是共產黨最強大的一支部隊,是共產黨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支炮隊。